历年两会包括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等都是议论经济多,探讨安全少,关注内政多,面向外交少。这次会前昆明出现暴恐事件,政协开幕式全员哀悼,展示了对社会关切的回应。但报告中这部分内容明显偏弱。有关外交,报告虽然也有针对性地提及“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但是,报告的外交部分依然一如既往,篇幅很少,依然没有针对重点国家(如日美等)、重点纠纷(如乌克兰等)的具体主张宣示。
2013年以来,雾霾来袭,中国多地PM2.5爆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雾霾既是中国过去经济发展模式的代价,也是现在经济发展遭遇困境的象征。2014年,中国经济的雾霾会有多严重?会否爆发经济危机?2014年,在经济雾霾的阴影下,买房子还是买股票?
2014年是中国的改革之年,也是中国经济的转型之年,这一年,中国经济会遭到什么样的挑战?中国的房地产还能投资吗?A股可以买吗?网易财经就此专访国内十一名知名学者,解读中国经济大势,分析投资前景。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记者昨日就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的报告采访了我院研究部副主任贾晋京,贾说:“增速目标是根据国民经济现实发展的需求来确定的,这个需求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保就业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国家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实际上是需要经济增速至少要达到7.2%的,所以综合多方面考虑,7.5%是一个合理的预期增长值。”
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对此,互联网金融千人会执行长黄震认为,互联网金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重大利好的信号!是党中央国务院顺潮流应民意的与时俱进的明智决策。
1. 表明国家正式认可了"互联网金融"的提法,以及相关的理论表述。
2. 明确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国家意志,以后任何阻碍或打压互联网金融的言论或做法都是违背国家意志的倒行逆施。
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税制不仅不利于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而且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更是无能为力。因此,要调整国民收人分配格局,特别是在今后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要遏制贫富两极分化,就不能忽视对一系列税收政策的调整。在综合考虑税收要实现的多重目标的前提下,我国今后的税制改革与完善应朝着“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的方向努力。
政策利率在金融危机中已经历过多次大幅削减,迅速下探到比零更低的下限水平。有鉴于此,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措施来进一步刺激经济。由于财政政策受困于较高的政府债务水平和财政整顿措施,在经济调整进程中,货币政策将比以往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折射了新一届政府全面落实改革的坚定意志,堪称是政府主动让社会批阅的一份年度期末考试答卷,和政府向社会表决心的“军令状”。但全社会都需要细致消化长达16000多字的报告,为了更方便阅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改革举措追踪”课题组从智库角度剖析两会,从中列举十八句要点,勾勒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关键、最重要的几个要点。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折射了新一届政府全面落实改革的坚定意志,堪称是政府主动让社会批阅的一份年度期末考试答卷,和政府向社会表决心的“军令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改革举措追踪”课题组将长达16000多字的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发现新一届对“量化承诺”之细。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折射了新一届政府全面落实改革的坚定意志,堪称是政府主动让社会批阅的一份年度期末考试答卷,和政府向社会表决心的“军令状”。在长达16000多字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改革举措追踪”课题组发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语.
刘戈认为,由于房产、珠宝、花梨木等资产价值快速上升,导致很多企业家赚到钱后,不愿意把钱投入再生产,而是选择购买这些资产。“一旦企业不再进行生产性投入,整个社会就进入围着资产泡沫运行的经济状况。我一直反对房价大涨,涨得太快,因为大家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资产上面,把本来已经扩大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如何理解改革提出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市场操之过急将导致什么后果?首先,要客观认识银行体系“国有存量”与“民营增量”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无论是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完善还是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都具有显著的制度创新意义。但应当提醒,一国的金融体系结构和金融市场化的进程,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的现实的内生的长期需要,而不应取决于或者单方面迁就于某种特定利益集团的短期偏好和政策诉求。
经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与老百姓根本利益休戚相关。如何改?怎么改?什么时候推出?这些都会牵动社会舆论的敏感神经,也会引发国内外的广泛讨论。2014年两会是把脉经济领域改革路线图的重要窗口。为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改革举措追踪”课题组从智库角度剖析两会,列举与勾勒经济领域十大议题的大致走向与可能的措施内容。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根源是什么,是一次周期性危机还是根本性危机?遭遇重创的西方世界将一蹶不振还是浴火重生?对中国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发展的挑战还是崛起的机遇?显然,这些问题需要一个整体性的观察框架来回答。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着眼于未来的竞争态势和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在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造一个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的观点。今天他做客本期《首席观点》,他认为,构造现代意义上的大国金融,其核心标志结构上要富有弹性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金融功能的高效率;既要有趋优的资源(资金)配置机制,又要有很强的风险平滑(或风险配置)能力。这样的大国金融,既是高度市场化的、竞争性的,又是开放的、国际性的,还是高技术化的、便捷的。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此正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中国的资本账户的开放已经是不容置疑的问题,开放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如何开放,何时开放, 开放的程度仍然存在深入讨论的必要。一般国家都经历了先开放经常项目账户,后开放资本账户的逐渐进化的过程。不同于经常项目账户,主要用于如贸易、制造业、服务业等项目的资金流动状况;资本账户主要集中于本国国际收支波动和境内外资金的流动状况,它涵盖国家外汇、证券、债券和股市交易各个领域。对国家资本存量和负债的状态进行实时动态监督,其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主权的安全和金融稳定。
G20正处在它发展的节点上。G20需要继续证明自己是全球经济的"掌舵者"。 世界上已经有许多颇有潜力的峰会,G20作为一股新近崛起的后来者,要想拥有立足之地和合法性就要切实履行其现有的议程,并要证明,G20有能力提供一个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3月召开的两会则是吸纳全国智慧、落实改革措施、部署具体政策的政治盛会。有多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重点改革会在两会中取得突破性改革进展,受到中国各界与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为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从智库角度剖析两会有可能的走向,推测其中十大改革突破性看点。
G20的重要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凸显,成为全球经济管理合作的有效方式。G20在管理全球金融危机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例如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等。但是,G20也面对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如何”:如何进行IMF与世界银行的体制改革, 如何解决国际不平衡问题,如何克服成员分歧。国际治理多边框架的建立对于成员国际义务的承担与履行、国际条约及措施的有效实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预期目标,G20成员需要做好共同规划。
新浪财经讯 2月28日消息,针对人民币今日早盘暴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对新浪财经分析,人民币下跌原因有三:一是最近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下降,这种出口贸易的差额影响了汇率走向;二是楼市降价等市场唱空声音导致逃离资金获利回吐;三是美国QE退出,资金回流。
2月26日深夜一则消息惊呆了余额宝们,银行业协会专家提议应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纳入一般性存款。昨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肯定余额宝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又让余额宝们心头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