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3-19 作者: 刘英
从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获悉,根据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反复推敲,共修改16处,比较重要的有6处,都是2014年重点工作。其中第一处就是把“发展普惠金融”增加到“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这不仅代表了将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大众的政策取向,更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关注民生与经济发展的执政理念。
从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获悉,根据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反复推敲,共修改16处,比较重要的有6处,都是2014年重点工作。其中第一处就是把“发展普惠金融”增加到“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这不仅代表了将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大众的政策取向,更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关注民生与经济发展的执政理念。
普惠金融体系目标及来由
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指一整套全方位为社会全体人员,尤其是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思路、方案和保障措施等。普惠金融体系由联合国在2005年正式提出来,核心理念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意大利设立的第一家官办典当行以及罗马教会设立的当铺;18世纪,爱尔兰贷款基金系统就向无抵押的贫困农户提供小额贷款;19世纪,德国成立了信贷合作社,合作社运动随即在欧美快速发展起来,20世纪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试验,掀起了小额信贷的全球化浪潮;此后小额信贷逐步过渡到微型金融;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推广,一个更具平等、开放、便利、草根性的普惠金融体系逐步形成。
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早在1976年就开始了普惠金融的实践,并于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其所办银行截止2012年借款人数高达850万人,其中97%是女性,每年放贷额达12亿美元,坏账率不足1%。尤努斯认为,无论富人穷人,借贷规则其实都是一样的,贫穷更多来自外部因素,包括制度、系统、社会观念和政策等。应建造一个普惠式的金融体制、包容式的社会机制,提供相关社会服务。
普惠金融的四大特征
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核心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农村及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提供了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有效帮助贫困群体脱贫,目前为“三农”和“小微”提供的小额信贷就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余额宝等各种互联网金融也是实现普惠金融的路径之一。普惠金融的四大特征,一是所有家庭和企业都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包括存贷汇、保险、抵押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二是拥有健全机构并遵循合理的内部管理体系、行业业绩标准、市场监督机制,并且在需要时接受合理的审慎监管;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机构长期提供金融服务的手段;四是拥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并在任何可行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具备效益且多样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体系理念在我国的政策应用
我国很早就引进普惠金融理念,2012年,国家主席第一次公开正式使用普惠金融概念,胡锦涛在G20峰会上指出:“普惠金融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希望各国加强沟通和合作,提高各国消费者保护水平,共同建立一个惠及所有国家和民众的金融体系,确保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民众享有现代、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普惠金融再一次加进了今年重点工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当中。
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解读普惠金融理念
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来看,我国普惠金融理念已在政策及制度层面得以体现。无论是推进利率市场化,还是发展民营银行;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到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从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到规范发展债券市场;从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尤其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都无不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理念。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例,我国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基础上,推进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建设,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更多的创业企业和技术创新获得金融服务,进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展互联网金融更是将普惠金融进行到底,我国政府首次将互联网金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不仅代表了国家对于技术创新、金融改革的重视,更为关键的是执政理念和普惠金融理念的贯彻,互联网金融是创新地更好地将金融服务于普通大众,更好地服务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树,使之在中华大地茁壮成长成参天大树。
小额信贷、互联网金融是两个实现普惠金融体系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普惠特征首先表现在对投资者的零门槛要求,不是传统金融机构要求的所谓高净值人群;其次是互联网金融产品一般都具备简单、实用、软件和自适应等特点,强调大数据的应用,体现了互联网的共享精神。新世纪,实现普惠金融的路径选择除小额信贷外,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以及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普惠金融,降低了传统金融的门槛,客户无需高净值人群,实现了普通百姓获得理财服务、无抵押贷款、消费金融。
腾讯与阿里之间通过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所发生的竞争实质是移动支付的竞争,其结果不仅优惠了百姓,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租乘双方的效率。之后,腾讯在马年春节红红火火的微信红包又让大家体验了一把微信支付的快乐。在元宵节京东推出“京东白条”(无卡信用卡)公测之后,腾讯联合中信银行推出微信信用卡,其都是向无卡用户提供信用卡支付服务。马年春节以来,京东“小金库”等普惠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便利了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效率。使原来拿不到贷款的小微企业创业企业可以获得贷款。这种普惠金融基本走进了千家万户,金融企业也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了金融产品的最大范围的销售和应用。
我国网民和智能手机数量全球第一,人口众多市场前景广阔,实体经济发展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旺盛,而传统金融尚未覆盖到位,普惠金融在我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使我国在普惠金融及互联网金融领域能够与金融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成为金融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路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