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表明,封闭和动荡、战争和冲突是人类的大敌,而开放合作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备条件。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伴随着大调整大动荡,伴随着国际力量分化组合,地区秩序变乱难定,国际体系调整转型,不稳定性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表征。
美国政府利用新增财政赤字对居民和企业做了大量的转移支付,有效修复了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因此美国政府储蓄和居民储蓄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
除了传统安全问题外,经济不安全也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全球经济增长全面下滑,中国在2023年能有5.2%的经济增长率真是一个奇迹。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习主席提出“八八战略”20周年。十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何运用好新质生产力这样时代给予的机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最近常说的,要推动在党的领导下,在宪法保障下,打造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我一直说中美是超大型国家,对超大型国家来讲最重要的是国内,虽然国际上的麻烦也要处理,不能掉以轻心,但最重要的是国内,国内最重要的是经济。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谁将会立于不败之地。
我对新质生产力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关我们优势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产生的突破和发展。
美元减息对于我们2024年以及2025年外部环境会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从紧的货币政策变成松的货币政策,从高息变成利率往下走,这个时机怎么判断?
我认为中国以现代化为战略目标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要冲过“历史三峡”的关键性历史考验阶段。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都非常适合当下这个阶段的特征。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有三个“新”构成,新制造、新业态、新服务。这里的新服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而是生产性服务。
我们看世界安全形势,必须全面地看,整体性地看,长远地看,要有大时代观、大历史观。
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既要看短期,也要看中长期;既要看总量,也要看结构。
我们已经进入到疫情后的第二年,不能说所有疫情带来的问题解决以后,经济就会回稳向好,还是要看到一些长期的基本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以前低成本劳动力的问题,人口红利的问题,低成本技术引进的机会等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人工智能在为生产力提供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警惕其带来的挑战。要特别慎重地处理人工智能时代核大国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需要坚决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旧金山愿景,有效推进包括建立人工智能工作组在内的多个工作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中心地带,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加工业萎缩等一系列问题并导致了更多社会与政治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外围地带,即广大发展中国家,因为资本的国际循环与周转导致的不平等交换,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牺牲者、失败者。
2024年全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将继续深化并扩散,是否会从“破窗”发展到“破局”,或者相反,能否会“企稳向好”,取决于世界上的大国能否有“大的样子”,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就是要探索制度型开放的新途径,对照国际金融市场衔接规则规制,来改革我国现行金融制度不适应的现状,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
展望2024年,世界宏观形势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甚至会有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各种矛盾会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各种困难和问题都会出现,也将是复杂多变的一年。
关于国际形势,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能多干就多干一些”,这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宏观形势实现“增活力、防风险、强预期”总目标的每个人的责任。为此,在连续举办九届宏观形势论坛之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于2024年1月19日举办“第十届宏观形势论坛”,发布相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并邀请各界嘉宾共同谈讨如何把握世界变局,展望中国未来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