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发展,40年间令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也让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强国。但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的前进脚步没那么明显了,很多西方专家认为经济增速放缓是中国气喘吁吁的一个信号。
近日,前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董事会成员、丝绸之路国际商会澳大利亚代表戴若·顾比(Daryl Guppy)就澳大利亚国防战略转变接受采访,本文转自4月18日凤凰卫视。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和欧盟少数官员异口同声的指责中国的“产能过剩”,造成美国企业和工人压力很大,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工人则可能面临失业的威胁。
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中国在不断创新,所以我们听到的很多都是关于先进的信息系统、物流、5.5G网络、人工智能系统,这些现在正在融入中国的工业经济。
顾比认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RCEP的潜力或还未充分发挥。他表示,中澳在自贸协定和RCEP升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章节条款需要重新审视和改进,而升级完成后两国将有更多合作空间。
文章指出,近两年来,部分观察者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主要基于五种误区: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赶超美国的进程已停滞,中国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费者信心疲软,通货紧缩在将中国推向衰退,房地产投资可能崩溃,以及中国企业家受到打击,但实际数据并不支持上述论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晋斌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经济数据反映出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持续回升的态势,推动了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美国财长耶伦结束了对中国长达五天的访问,这一不寻常的安排,显示了中美双方希望稳定两国关系的良好意愿。耶伦的访问涉足广东和北京两地,她不仅和中方高级官员举行会谈,还与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等民间人士展开交流。
扩大内需是目前国家宏观政策一个最为核心的基点。在当前全球格局发生巨变、中国结构全面升级的背景下,整个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匹配性会出现问题。
美联储没有必要再加息。市场应抛弃美联储会尽可能快地让通胀收敛于2%的想法,在不能确定通胀会出现超出美联储容忍度的顽固性的通胀反弹的情况下,美联储不会加息。
4月1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尽管美国经济整体保持强劲,通胀率持续下降,但下降速度未达预期,因此当前的政策应保持不变。
从修订后的规则看,监管完全是遵循“零容忍”态度,把所能覆盖的领域都应做尽做。“退市新规”加快筛出劣质公司,留在市场的上市公司质量会越来越高,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回报,形成正向循环机制。
“老破小”改建成了精致社区,废弃厂房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园区,年久失修的古迹重新焕发生机……过去几年中,城市更新是政策的高频词汇。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正在让城市改旧貌、换新颜。
当地时间14日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对以色列目标发动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袭击发生后,以色列将会如何回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美国总统拜登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时,要求以色列不要立即对伊朗实施报复性打击,且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参与报复伊朗的行动。
周日,肖尔茨开始了其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他前两天将先后到访经济重镇重庆和上海,最后在周二抵达北京开始政治会谈。
2014年基金法的修订赋予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极大推动了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新“国九条”提出“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资管业务稳健发展”“制定私募证券基金运作规则”,无疑会促进私募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
制度建设是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此次《意见》是在2014年之后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决策层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
去年以来,高股息板块表现持续亮眼,引来诸多百亿级私募积极布局。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去年四季度高毅资产、宁泉资产等均加仓了高股息标的。
据环球网4月11日援引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当地时间10日举行时长两个小时的会谈,并公布包括导弹和登月项目在内的军事合作等计划,以加强美日同盟。
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惊人表现令包括其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刮目相看,并为之震惊。但自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乏力,许多观察家得出结论认为,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发展已经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