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外界对中国最大的误解是什么。相信大家在平时阅读西方媒体报道或与西方的人士交谈时都会发现,不论是记者、学者、专家、还是政治领导人,他们对中国都抱有这样一种成见。
2021年10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宏观形势论坛(2021年秋季)“从两种杠杆率看我国国家债务水平”报告发布暨研讨会成功举行。
西方对中国当前的改革浪潮越来越感兴趣。这一浪潮始于中国主管部门对蚂蚁金服的监管,接着是对科技巨头无边界扩张行为的收紧,以及最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评。
由解读中国工作室与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联合策划制作的“读懂中国”TEDx系列演讲,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和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担任演讲嘉宾。
中国的国家债务水平问题一直是全球市场的关注焦点。以收入杠杆率、资产杠杆率来衡量国家债务水平的合理性何在,我国国家债务水平的现状如何,债务风险如何防范,都是学界和市场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0月6日,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纳尔(Mitch McConnell)称将允许美国紧急债务上限延期至12月;而早几天(9月30日)两党一直僵持不下的债务危机状况,由参众两院勉强在截止期前通过了临时性的短期拨款法案。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香港特区政府举行升旗仪式和国庆酒会,与社会各界人士欢度国庆。在香港街头,也有市民自愿组织起来悬挂国旗,为节日增添氛围。
中新社德国分社首席记者、中新网研究院副院长彭大伟近日对话马丁·雅克。马丁·雅克表示,要理解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功,必须理解中国文明的特性,要明白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国家(nation state),而是一个文明型国家(civilization state)。
9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与恒天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兼投资研究中心负责人张雷对话,进行北交所官宣“半月复盘”:主要就北交所政策施工地图及资本市场发展、个人投资策略等多个层面详细解读北交所设立带来的重要变化,带领广大投资者了解北交所成立的底层逻辑,及对资本市场的颠覆性改变,帮助投资人捕捉投资新机遇。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长安街知事推出《重点知识》栏目,精析时事热点,展望战略全局。时值“双碳”提出一周年,首期《重点知识》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教授蓝虹,探讨中国碳中和背后的战略深意。
重庆有条件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条路径的关键在于,尽早规划主要产业的长期减排路径,明确相关技术和投资需求,组织绿色金融产品、标准、激励机制和其他配套资源,协同支持减排行动。
行为财政学作为现代财政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方兴未艾,其通过引入行为理论和实验方法,进一步丰富和推动了财政学科新发展,使得财政学更具现实解释力。本文对行为财政学中的实验方法和应用进行梳理,探讨了行为财政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
中国资本市场4400多家上市公司,90多万亿总市值,这些上市公司面对的是儒家文化主导下的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统一市场,每一位用心创造价值的企业家都有机会分享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红利。
2021年9月27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以视频方式出席由中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建设共同体,摈弃小圈子,反对拉毒幕”的主旨讲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乔杜里、巴外交部发言人阿西姆等以视频方式出席。
未来金融应该是全球性的竞争,如果说全球其它的金融机构都在实现混业经营,都在以整体优势合理竞争,那未来就涉及到怎样去调整我们监管的框架,怎样能够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好的让金融机构去开展综合化经营。
据法国24小时新闻电视台22日报道,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抨击称,最近与法国发生的潜艇协议争端是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崩溃”。陆克文表示,在澳大利亚选择与美国和英国达成“AUKUS”协议,并退出与法国的潜艇协议后,法国“完全有理由感到愤怒”。他还呼吁澳洲议会对现任总理斯科特·莫里森的决定进行调查。
近日,IMI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张杰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研讨会上发言指出,危机之下,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以人为本。面对新冠疫情冲击造成的经济困局,世界各国都在忙着进行宏观政策调整,但人们对于更为根本的经济增长理念转型却有所忽视。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置身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回顾中国人民大学从1937年成立陕北公学开始,80多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发展历程,正是我们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历史进程的缩影,印证了党的教育理念从阶级教育向革命教育、再向国民教育、继而向现代教育的关键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