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货币起源》《中国古代货币法》系列后,人大重阳君继续为您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俊志《世界货币史》图书系列作品。作者长期致力于研究国内外货币史,在法学、史学、金融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曾出版《货币法制史》书系、《外国货币史》译文书系和《外国信托法》译文书系等。
12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的“新全球链的开启——RCEP时代的深度影响与中国机遇”云发布会成功举行。
1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央党校教授许正中出席分论坛一第二环节“未来五年的全球治理体系与智库责任”并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具体怎么干?困难如何破?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贾晋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接受了国是直通车采访,以下为国是直通车对30位专家的采访原文。本文转自12月18日“国是直通车”微信公众号。
1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副主任胡薇出席分论坛二第一环节“国际舆论战与中国智库国际发声”并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12月10日,“苏州·丝路论坛2020:十四五规划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承办。埃及前总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伊萨姆·沙拉夫(Essam Sharaf)发表了视频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本文转自12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原标题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二届校友论坛举办》。12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二届校友论坛在厦门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校友会会长刘伟,副校长、校友会常务副会长杜鹏,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副会长张建明出席活动。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校友会秘书长周荣和学校机关部处、各学院以及海内外校友会、专业分会、文体协会的代表,各年级校友代表,部分校友代表近200人参加活动。
本期视频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胡倩榕与您聊一聊嫦娥五号揽月归来的那些事儿。
1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环球时报英文版副总编卢静娴出席分论坛二第一环节“国际舆论战与中国智库国际发声”并作主题发言。
1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做客人大重阳,分享了他对“双循环和中国增长模式的调整”思考与观点。这是由人大重阳主办的“中国经济金融与世界局势”系列直播活动第十讲。
为更好理解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相关政策理念,推动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指导下,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于12月14日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视频研讨会,广邀国外前政要、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新发展格局与世界合作共赢新机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进行交流,共谋世界繁荣发展,共话人类美好未来。
1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传播中心主任孙敬鑫出席分论坛二第一环节“ 国际舆论战与中国智库国际发声”并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1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李鼎鑫出席分论坛二第一环节“ 国际舆论战与中国智库国际发声”并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12月10日,“苏州·丝路论坛2020:十四五规划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丝路学院执行院长朱信凯出席并致辞。
1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前驻以色列大使詹永新出席分论坛一第一环节“中美危机管控中的智库责任”并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启动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京津冀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核心战略。
12月8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称2019年以来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
归根结底,货币是一种金融权利或者金融选择权。仅从这种意义上讲,货币存量分析特别是资产选择理论将货币(通货)放进资产组合之中,与债券、股票等普通金融资产“为伍”,其致命错误就在于将金融选择权与金融选择对象“混为一谈”。货币流量分析同样有错,它只把货币作为一种被动的(甚至是中性的)交易媒介,而对其包含的金融权利的积极主动“偏好”有所忽视。有意思的是,作为资产选择理论的先驱,希克斯曾经令人意外地对其货币需求观点作过微调,一度认为“旧费雪方程式MV=PT比过度主动化的‘剑桥数量方程式’能更好地描述”货币需求,特别强调货币的交易需求不应看成是“主动的”。可以说,希克斯在强调货币的交易需求问题上进了一小步,但在坚持资产选择理论的某些合理性上又退了一大步。由于希克斯未能意识到货币的金融权利内涵,因此轻易舍弃了资产选择理论包含的“主动成分”,最终使其对货币交易需求重要性的强调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难怪蒋硕杰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如其表示,希克斯“将交易性货币需求的特征描述为非自愿的”,是一种“相当的不幸”。但问题是,蒋硕杰本人并未进一步想办法挽救这种“不幸”,使其遗憾地错失了开启一次货币分析“范式革命”的机会。
12月5日,“十四五规划与思想强国——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发言强调,把握总基调、大方向前提下,要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要容错,要有试错、纠错机制。
编者按:12月5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出席论坛作主旨演讲,并与观众展开深入互动,对中美、中澳、中欧关系进行了回应。以下内容转自12月5日外交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