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明根基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义桅  /  

王义桅: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明根基

发布时间:2022-06-06 作者: 王义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明根基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2022年6月6日北京日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明根基


本文语萃


●知识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基础和凝练。所谓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是中国拥有其知识产权且成体系的知识,是可以分享的源于中国而属于人类的知识谱系。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独立自主、连续不断、苟日新日日新的中华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引领世界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是人间正道,多次被写进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的儒家的共生、道家的共天、佛家的共业思想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予以时代化,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集大成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了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根基是中华文明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知识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基础和凝练。所谓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是中国拥有其知识产权且成体系的知识,是可以分享的源于中国而属于人类的知识谱系。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独立自主、连续不断、苟日新日日新的中华文明。


首先,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自成一体的文明母体,独立演绎并影响广大东亚地区外,还通过丝绸之路、东学西渐深入影响了欧洲文明。这是中国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的根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自我革命等列为百年十大历史经验。


其次,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唯一连续不断的国家文明形态,本身就是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被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真正显示其力量。不断推动中华文明与时俱进,是打造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明自信和文明自觉。


再次,开放包容、日新月异的特质使得中华文明既古老又年轻,不断在解决新的时代问题中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获得新的发展。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以禅宗为代表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和佛学。近代德先生、赛先生,均实现中国化,为中国人民所掌握,创造了工业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的奇迹,并正开创数字文明、生态文明新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突出的就是“两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于两者形成理念的共鸣、共振


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在于两者形成理念的共鸣、共振。


一是辩证法。从老子的阴阳转化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人类命运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寻找到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载体。不同于欧洲共同体基于罗马-基督教的同质性,主权让渡的线性进化论,产生巨大的负外部性,也不同于美国军事联盟体系造成的“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世界悖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的包容和对主权的尊重,让各国成为自己而非依附霸权。人类命运共同体,西方强调必然性的命运观,印度强调偶然性的命运观,中国则主张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命运观(厚德载物,修德立命)。从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到习近平总书记“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论述,我们都看到中国辩证思维的光芒。


二是唯物论。中国也有唯心主义,但唯物是主流,因为中国是儒道释并存的世俗文明。厚德载物,5000年文明才能承载起马克思主义光辉思想。世俗文明是超越信仰神而追求天道与人伦的人间主义,不是政治-宗教分离的西方世俗化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崛起和复兴,彰显世俗伦理与社会主义精神。因为把社会主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世俗伦理,伟大的复兴才能够超越单一神的狭隘偏执和二元对立的思想,最大程度地包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实践论。中国古人有知行合一思想,结合马克思主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等理念,故此没有照搬共产国际和苏联模式,而是在各个时期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指导思想。


正是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上述特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言:“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并且正因中国有担任这样的未来政治任务的征兆,所以今天中国在世界上才有令人惊叹的威望。……最近五百年,全世界在政治以外的各个领域,都按西方的意图统一起来了。恐怕可以说,正是中国肩负着不止给半个世界而且给整个世界带来政治统一与和平的命运。”


汤因比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支持和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引领世界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是人间正道,多次被写进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集大成者


推动创立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学者应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发有为。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座谈会讲话,我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站在第二个百年起点,我们要在过去百年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基础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谱系。编撰人类命运共同体史,就承载着这一使命,也是塑造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由之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的儒家的共生、道家的共天、佛家的共业思想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予以时代化,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集大成者。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层涵义是为人类提供自主的知识体系,回应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的中国,正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打造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谱系的自主知识体系。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