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融的“大”,不在于形式和数量上的大,而在于理念上的包容性、视野上的整体性以及方法论上的系统性。所谓大金融这个概念,一直是人大重阳的研究重心所在,其背后的逻辑是源于对于中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判断。2018年7月,人大重阳发布报告称,中国已经是金融大国,但还不是一个金融强国,金融发展尚有很大潜力,考虑到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正当其时。
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中国,但是我们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问起,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对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中国对于其他国家又意味着什么?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21世纪20年代已经开启,放在人类历史与世界比较的视野中看,这将是怎样的10年?在此,不妨通过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评估一下未来10年在不同位面上可能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理所当然地要把对外传播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的智库,负有对外传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当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新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在二十一世纪如果要想在经济领域竞争中胜出的话,就要在高科技领域向前发展,而中国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尤其喜人的进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多人可能很眼红中国取得的成绩,但这恰恰说明了中国走的是正确的道路,正在不断地推动高科技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为世界银行的发展理念的丰富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坚决遵守WTO规则,捍卫自由贸易原则,中国是国际贸易体系坚持自由贸易原则的坚定捍卫者,同时支持世界银行进行必要的改革。
演讲者张华荣系全国政协委员、中非友协副会长、华坚集团董事长,本文为12月16日召开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大会论坛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未来”的引导发言实录,全文为独家首发。
当今世界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是表现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现在人们常说,“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现在世界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又有多种可能,最危险的一种可能就是出现国际体系的失序,导致丛林法则盛行,或者出现新的“冷战”。当然,也还有一种好的可能,就是经过各方的努力,可以建立一个有利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稳定的新的世界秩序。
我们往前走,怎么走?从旁观者角度看智库,我仰视智库,仰望智库,并且是断脖式仰望。因此,也从旁观者角度给智库提点建议:智库的研究需要大胆,需要充分解放思想,充分说实话,这点特别重要!
在维护与捍卫多边主义的进程中,中国担负起了重要的责任,发起系列对话呼吁求同存异,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新时代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以自己的实践向全世界证明,国强未必称霸。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人没有扩张侵略的基因,会不断地寻求和平的发展。
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人口峰值、经贸摩擦以及世界经济疲软等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面向2020年,中国经济自然走势将出现供需“双收缩”局面,房地产、地方债、外资去留以及国际金融风险传导将影响经济发展。作者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稳增长依旧是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因此宏观调控总体取向将是扩张性的,并将以市场环境治理为主,供给管理次之,需求管理为辅。
要想在世界上形成中国方案的认知共同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大国携经济、军事之重,不断插手国际事务,不断输出价值观,用双标批评中国在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中的努力,试图削弱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智库贡献更多的高质量产品,充分发挥第二轨道的独特作用,逐步构建起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以智库之力助推国际关系新秩序、新常态。
时代迫切要求中国智库能够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型全球化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规律。大国应有强智库,中国智库应紧紧围绕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回应人类文明在当下历史方位所面临的时代之问。能够提出彰显中国立场和中国价值、能够优化全球治理、有效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
中国智库真正提供给整个国家做谋划的能力不够,虽然我们有的智库很专业,但是专业化的智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怎么能形成一揽子战略?真正的智库是应该有穿透力的,应该有跨领域的整合能力,形成跨领域的一揽子战略,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一揽子战略,需要前瞻性、储备性、前沿性、全员性的战略。
演讲者司伟杰(Theodor Swedjemark)系瑞士ABB集团高级副总裁、集团政府关系和公共事务负责人,本文为12月16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实录,全文为独家首发。
国家要发展,离不开人才作为支撑。而人才培养是一个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其中育人是本,以德为首。在这方面,大学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和孵化器,承担着重要的立德树人任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每年都有几百万应届毕业生。他们代表中国的未来。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如何,直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演讲者孟樸(Frank Meng)系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本文为12月16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实录,原标题为《创新为本,合作为道 —— 打造中美科技产业合作共赢的典范》。
演讲者吴晓求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本文为12月1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2019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的演讲实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做了重大部署,科学客观地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安排。我今天的发言主要是就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2019年12月18日,民主党主导的美国国会众议院最终完成了针对在任总统的弹劾表决,于是现任总统特朗普最终以“第三位被弹劾的总统”的标志载入美国史册,而佩洛西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成功弹劾总统的民主党籍国会众议院议长。颇为有趣的是,美国政坛的上一场弹劾大戏刚好发生在差一天的21年前,即1998年的12月19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于2016年出版了《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一书,总结了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益的诸多经验。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在当前全球治理变革的历史转折点上,如何应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风险挑战,同样少不了高端智库、优秀学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