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年变局》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及研究员贾晋京、刘玉书、王鹏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该书从政势之变、经济之变、数字之变三个领域展开,阐述在“大变局”的背景下政治、经济、科技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的中国应该怎么办,未来的中国将向何处去。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迅速蔓延,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均遭严重破坏。我国部分企业长时间停产,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中断。
编者按:如何认识美国当下的民主体制?如何看待新时代的美国?5月8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在直播中分享了他对于“民主的困惑”、“美国精神”和“百年大变局”的深度思考。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由人大重阳运营)承办的“重新认识美国”系列直播活动第一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4月24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以“携手应对公共卫生安全挑战,共同建设健康丝绸之路”为主题举办云端专题论坛,波黑、埃及、法国、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等9国前总统、前总理发表演讲,对疫情下的世界如何化危为机进行深度研讨,认为恐惧、失信、憎恨的世界要不得。本文整合于“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微信公众号,以下为发言实录(按发言先后顺序整理):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据统计,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同比增长40万,再创历史新高。据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显示:截至3月31日,今年应届春招求职人数较去年增加56%,企业对应届生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国内疫情趋于稳定之际,国外疫情蔓延却呈现上升势头。停工、断航、关闭口岸等为防止疫情蔓延的隔绝措施使很多国家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使本就处于下行周期的经济叠加巨大压力,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是大概率事件。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卷席全球之势未减,在全球陷入低迷之时,中国却充满了活力。从精准识别到群防群控,近年来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普及、数字网格化的智慧城市治理模式、5G等高速互联体系的稳定运行,为本次前所未有的战“疫”赢得主动权。随着3月以来全国各地云办公、学校网络教学等的开展,正在经历一次全面的数字大转型。全民习惯和行为的大转变,对未来的影响会有多深远?3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数字中国:区块链、智能革命与国家治理的未来》从历史的纵深视角,系统梳理了当前数字化潮流的变与不变。
今年五四青年节,短视频《后浪》引发了广泛热议。有人称赞是“少年中国说青春版”, 也有人认为在给年轻人贴标签。今日,人大重阳君为大家推荐我院5位40后、50后资深的智库前辈与5位活跃的90后智库人对“前浪”和“后浪”不一样的看法。
北京时间4月22日晚,第八届中俄经济对话会预备会议暨闭门网络会议在北京和莫斯科同时举行。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10多位政府官员、顶级学者、知名企业代表等就当前世界经济安全形势、能源以及中俄关系等问题充分讨论。精彩内容见下:
4月28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新证券法背景下的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线上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七位专家探讨了在新证券法环境下,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的路径。大家一致认为,新证券法的实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提升市场化、法治化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资本市场具备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条件。
4月22日晚,第八届中俄经济对话会预备会议暨闭门网络会议在北京和莫斯科同时举行。来自中俄的10多位政府官员、顶级学者、知名企业代表等就当前世界经济安全形势、能源以及中俄关系等问题充分讨论。观察者网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提供的文字稿,整理了视频会议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最近一段时间,由美国霸权势力掀起、国际反华势力跟进的诬陷中国政府“疫情不透明”“欺骗世界”的舆论围剿、追责索赔浊浪愈掀愈高,大有黑云压城之势。
2020年是全球发展的重大节点,也是充满极大变数的一年。为此,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下,几家主要从事绿色金融研究的智库重磅推出多场“绿色金融公益直播讲座系列”,4月9日晚,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主讲“绿色金融的机遇与展望”,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绿色金融的最新进展。以下为直播实录
全球新冠疫情已经成为人类在这个时代面对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目前已经有超过200多万人感染,各国政府因此封锁了边境,这造成经济的持续放缓。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也显示了目前的混乱程度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世界已回不到起点,疫情后的世界必将与疫情前截然不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重磅推出研究员系列短视频《阳观大道》,解读最热点经济问题。
近日《方.方.日记》在海外出版销售,引起多方舆论关注,也在智库机构内部产生了争议。今天,人大重阳君推荐部分90后同事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不代表所在机构的立场,也可能不一定深刻,却折射了新一代中国智库人的一个真实侧面。
4月6日,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前政要及学者签署“致二十国集团成员倡议书”,呼吁采取国际协调行动,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双重危机。
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发起,多个学科的百位中国学者自发以民间身份近日在国际知名期刊《外交学人》(Diplomat)上刊发《致美国社会的一封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呼吁全球团结合作。公开信发出之后引发热烈反响,连日来,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伊朗等全球11国12位外国政要名流,分别以视频、文字、签名信等多种方式,实名响应“百名中国学者全球抗疫公开信”。
今年以来,“新基建”成了经济学界和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所谓“想致富,先修路”。历史上每一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从古罗马大道到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再到中国的高速与高铁路网,这些伟大的工程极大地促进了人员与货物流通,降低经济运行的摩擦成本,将人类文明送上了一个又一个巅峰,也创造了一次又一次投资机会。不过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老基建”,到底什么是“新基建”,它将怎样具体改变人类的生活,又将为投资带来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