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在中国的推动下,上合组织实现进一步发展,促进各成员国团结互信、繁荣发展充满期待。”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23日在山东青岛出席山东大学“合作与发展”系列讲座时如是说。
特朗普发出迄今反对 TikTok潜在退出美国市场最强烈的信号。12月22日,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他赞成允许TikTok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在美国运营,并说他在总统竞选期间在TikTok上的浏览量已达几十亿次。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其中,有很多新提法、新举措,关系明年经济大局。《中国报道》新媒体特设“2025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专题,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新提法、新举措做深度解读。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12月19日晚,英国央行宣布利率决议,维持利率不变。为何英国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欧洲央行的步伐宣布降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采访。
近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D. Sachs)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既是一种谈判手段,也是其所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策略,其政策威胁或使美元作用在未来10年内显著减弱。
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中国外交如何保持住稳定性?今年中国外交取得的成绩又将如何影响2025年的国际形势?围绕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近日邀请8位中外学者对此展开探讨。
与会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外交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元首外交对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外关系发展起到的引领和稳定作用。
鉴于特朗普在其第一个执政任期曾挑起“中美贸易战”,且如今也一再誓言要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更高关税,因此中方如何应对这位即将重新上台执政的美国当选总统,外界猜测纷纷。
美国当地时间16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胜选后召开的首次发布会上说:“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
美国即将迎来新当选的总统,世界上不少国家政治领袖也在为应对特朗普重返白宫进行各种准备:犹如一场已经预告即将到来的风暴或强烈地震一样,各国都在设置各种防风抗震的措施,希望能够在“特朗普风暴”降临之时把可能的损失减到最低。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看来,新政策组合将致力于带来“稳、提、促”多重效果:先是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提振房市和股市;进而促消费、促投资、促就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后实现促增长。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许多重磅信号。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再次强调: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基层是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才能启动治理效率,促进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
目前,在地缘政治影响下,传统的跨境支付方式面临效率、透明度和成本的三重难题。在此背景下,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BIS香港创新中心推出了货币桥项目,是当下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应用中的重要平台。
在“中国经济‘向新而行’:开放与机遇”的议题讨论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以视频方式参加讨论时提出了三个全球热点问题,并发表了他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
“一带一路”经济带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纽带,发展绿色投融资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报围绕相关话题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中央银行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率市场化调控体系改革是中国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议题,建立高效的利率调控体系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增强金融市场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重点抓好九项任务,其中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刘英表示,面对外需不确定因素,明年挖掘国内需求十分重要且潜力巨大。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当前需要进一步深挖消费场景潜力,并让重点群体能消费、愿消费。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此次会议,对明年经济发展定下了怎样的方向?部署了哪些具体的工作任务?《新闻1+1》本期连线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带来分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