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耐心资本的支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三里河表示,企业长期发展、市场健康运行,一个重要要素就是稳定持续的资本供应。耐心资本,其韧性和定力正成为扎实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确定性支撑。
据报道,一项新的民意调查发现,在拜登即将卸任之际,美国人对他总统任期的看法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或奥巴马第二任期结束时更悲观。民调显示,受访的美国成年人中仅约25%的人认为,拜登是个表现“良好”或“极佳”的总统,只有约6%受访者认为,拜登表现“极佳”。
高培勇认为,这些事实表明,地方财政收支运行格局是不是健全,是不是规范,对于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至关重要,十分关键。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以势不可挡的步伐向世界舞台中心迈进,其快速崛起引发全球关注。1月10日发布的《中国国际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近8成国外民众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尤其是在中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创能力以及文化魅力方面,世界各国民众均给予高度评价。
2025年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AMD这一年度最大科技盛会带来了世界上许多新颖有趣的产品和技术,它们注定将在未来几个月主导行业潮流。
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既关乎两国人民,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近半个世纪以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向前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界首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马斯克被指越洋干政事件余波未了,即将举行的英法首脑会谈也笼罩在它的阴影之下。这其中有一个重要背景,即英国首相斯塔默就是马斯克批评的对象之一,法国总统马克龙则不点名展开了反批评,而马斯克并未完全走出“影子总统”的舆论旋涡。
当前国内智库正值蓬勃发展的阶段,无数政府智库、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在不同的决策领域发光发热,但要想有所作为,从智库中脱颖而出,真正带动自身智库乃至整个智库行业对政策、决策有所建树,中国智库需“走出去”,打破内卷的固有思维,把目光投射到海外。
据天津卓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卓朗科技”或“*ST卓朗”)当日公告,证监会认定其2019年至2023年年报连续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18.2亿元和13.4亿元。其虚假记载行为触及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4月修订)》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就美国总统拜登阻止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事,日本制铁方面表示,围绕收购计划,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流程并不公正,目前正在准备提起诉讼等对抗措施。
唐纳德·特朗普再次掀起舆论波澜。在7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提议将“墨西哥湾”重新命名为“美利坚湾”(Gulf of America),同时拒绝排除使用军事或经济胁迫攫取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可能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7日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不得限制商品和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等。
2024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印关系终于逐渐回暖。但与此同时,印方的一系列新动作也在提醒我们,中印两国关系离恢复正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地时间1月1日,美国拉斯维加斯大都会警察局表示,警方正在对拉斯维加斯特朗普国际酒店门前发生的特斯拉Cybertruck爆炸事件展开调查,并初步将其列为潜在的刑事案件或恐怖袭击。
全球债务压力、限制性利率水平以及降息周期中的强美元、全球能源链和技术链重构、以平衡贸易和保护国内产业为由的关税摩擦、俄乌冲突以及中东变局持续演进,2025年世界经济将步入经济和地缘竞争的关键期,资产价格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较大幅度的重新定价。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以“国家安全”担忧和保护关键供应链的需要为由,阻止了日本新日铁以 149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这是经济民族主义的鲜明表现。
进入2025年,我们的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宏观政策的协调和微观政策领域的细化,都牵扯到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全局。
新年新气象。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资本市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各项工作也在持续加码。随着新“国九条”出台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监管层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始终坚持“长牙带刺”,以强有力的行政执法工作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瑞士《新苏黎世报》2024年12月16日发表的文章这样说。前几年,在新冠疫情以及美国对华贸易打压的背景下,炒作印度或越南“将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中国”的论调层出不穷,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分析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很难被其他国家替代,于是分析印度或越南很难成为“下一个中国”的文章又迅速增多。
“2025年的中国将继续创造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成就。”谈及对中国在新一年的展望,英国学者、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罗思义表示:“2025年,我认为中国将继续从技术跟随者向技术领导者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