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节奏加快,头部私募最新持仓动态不断刷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已有近30家头部私募进入逾6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丁刚在“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美国对华高科技的遏制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用错误的战略,在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政策空间足,随着对外开放制度的持续优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深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外资的吸引力将不断提高。
绿色债券发行量下降。据机构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同比下降14.96%,发行金额同比下降46.75%。这已是2023年以来的“二连降”——2023年,中国境内新增绿色债券479只,同比下降15.67%。
刘元春谈到,新质生产力在本质上是一个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的布局。金融在本质上是一个资金链,要与这四链进行对接、吻合,要从融资的个性、资金的特性、风险的特性、定价的模式,每个环节进行匹配。
美联储“强着陆”的逻辑是,在不要出现意外大冲击的条件下,通过限制性的利率压制,带来利润-工资-物价机制循环的线性缓慢收缩,把美国经济最终收敛在增长和通胀“双2%”的目标。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是鼓励和引导新一轮产品和设备“以旧换新”的现实需要和关键步骤,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民经济循环质量的必然要求。
不久前闭幕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讨论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角色与影响。中国的发展既孕育着战略机遇,也伴随着风险挑战。一方面,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构建起了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来自美国与欧盟等西方主要贸易伙伴的公开敌视态度。
8月7日,日本股市在接近收盘时再度跳水。原本涨幅超过3%的日经225指数,在收盘时段快速杀跌,截至收盘,该指数仅上涨略超1%。
当地时间8月6日,已锁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选择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为其竞选搭档。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美国7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显著低于市场预期这是此次全球股市大跌的导火索。美国7月失业率升至4.3%,这一超预期的上升引起了美联储的关注。
三中全会关于财税体制提出系统性改革方案,它涵盖了预算、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地方债管理这四方面重要内容,信息量非常大。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刘英认为,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她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现5%的增长,在这一基数之上,下半年将不只是加大政策面的供给,更为重要的是今年全面促增长的政策落地生效发挥作用。
2020年起至2024年上半年,东盟一直是中国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规则更加清晰、优惠。
“旧”的产品虽然能用,但很多人用得不满意,要用得满意就必须以旧换新,满意了就是消费升级,就是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了一步,这是值得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向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消费理念逐渐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进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并提出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社会共治、激励约束并举四项工作原则。
当地时间8月3日上午,越共中央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宣布,苏林当选为新任越共中央总书记,他将接替7月19日去世的阮富仲,完成2021年—2026年的越共中央总书记任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支持长期资金入市。
中宏观察家、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首先,中美已经在共同的政策框架和国际协议之下,在绿色低碳领域开展了产业交流、技术合作。
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把长征比喻成一座熔炉,其铸就了不屈意志以及克服困难、挫折向战略目标迈进的能力,“一个特殊的中国版本的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