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联合国将世界脱贫的目标放在2030年的相关规划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将精准扶贫、全部脱贫这一具有历史标志性意义的宏伟目标定在2020年!即今年年底前,全国整体上的脱贫目标就要实现,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设定的脱贫目标,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和促进世界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经济界别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深刻的分析,提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冲击、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赢脱贫攻坚等三大战役、圆满完成“十三五”收官的信心。
长时段来看,冷战的结束、苏联东欧体系的市场化和私有化、发展中国家的第三波民主化以及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出现标志着美国主导的自由竞争全球化体系的出现,该体系的治理框架虽然大部分延续了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部分,但标志性事件却是1995年出现的WTO。
央行此次推出的贷款购买措施,这看起来是一项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大货币政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支持力度所采取的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的一个临时安排,其实却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一项重要创新,对推动央行货币投放直达实体经济,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在上周闭幕的两会上,中央也提出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举措。就如何预判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如何准确理解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昨日,本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他表示,“六保”是今年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了“六保”,“六稳”才能实现。所以,当前要想尽一切办法助企业渡过难关,对小微企业也应该大幅度减税甚至免税。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本地建设,助力本地经济恢复“元气”。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美国愈演愈烈,美联储也迅速祭出大杀器,不仅将利率迅速将至0-0.25%区间,还提出无限量购买资产,直到美国经济区域稳定。4月2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仍然提到: “我们的信贷政策不受具体美元限额的限制,它们可以根据需要扩大,我们也可以开发新的。”“我们可以做我们能做的,我们将做到这些权势的绝对极限。
万绿园是海口最大的开放性热带海滨生态园林,是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休闲运动的好地方。我曾有机会到万绿园散步,品味那里的热带园林风光,在喧嚣之中独享一隅宁静。步入万绿园中,蓝天白云朵朵,碧海波光粼粼,人与自然和谐交融;园内绿草茵茵,百花竞相开放,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万绿园里的椰子树。
近日,央行等四部委联合发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言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如何顺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体现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理念?如何实现“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这一战略定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
2020年5月21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声明,称美方将向条约保管方和所有其他缔约国提交美国决定退出《开放天空条约》的通知,从5月22日起不再履行条约义务。声明称俄罗斯违反和破坏了条约。
自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公布《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性为“修正主义”和“战略竞争对手”以来,美国对华政策步步紧逼,从打压华为5G到贸易争端、“脱钩”、台海、南海、新疆问题,直至最近的疫情“甩锅”,悍然将美对华关系推向“修昔底德陷阱”。5月20日,美国官方又发布了一份长达16页的《美国对中国战略方针》,对华态度越发强硬,直指中国正在经济、价值观和国家安全三大方面对美国发起强烈挑战。
对外贸易的链条非常长,出口商从产品推介到拿到订单、签署合同,从获得银行贷款到购买生产原材料,从合格产品出厂到运输至收货人处。直到出口商全额收到货款,一笔业务才算了结。出口商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支付供货商货款、工人工资并享受税收优惠。以上最关键的一步是安全收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利润的实现、正常支付业务费用、及时偿还银行贷款和企业扩大再生产,也关系到国家国际收支平衡。
美国试图迫使英国全面拒绝华为参与5G建设的举措,新冠疫情及英国“脱欧”间的联系,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但当人们了解到美英两国在面对疫情时各自犯下的错误所造成的经济及地缘政治后果时,问题立即变得清晰起来。
负利率、量化宽松、赤字货币化并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只能是应对特殊情况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只能用于应急维稳,而不是用于刺激经济增长,必须提前确定适用条件、审批流程、监督管理、退出机制等。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篇幅精炼,突出问题导向,推出了一系列重磅举措,措施方法明确精准,突显‘以保促稳’特点,是疫情冲击下,符合实际的科学精准的经济社会政策大纲。政府工作报告是走出疫情困局的一揽子方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稳定我国经济运行的坚定决心,进一步树立了正向市场预期,坚定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发展动力,当前的难关一定能够闯过去。
两会期间,来自人民大学的代表委员们,带着一片赤诚,奔赴履职为民的盛会。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建言献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代表委员们的精彩观点,思考来自两会的“中国答案”。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6日上午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1时召开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下午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修改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修改稿、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自新冠病毒在全球暴发后,尽管各国采取了强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缓解疫情的冲击,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超过了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危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呈现-3%增长,只有中国和印度分别达到1.2%和1.9%的正增长;如果下半年各国疫情防控措施见效并能够解除疫情管控,全球经济有望在2021年实现5.8%正增长,中国经济更将达到9.2%增长。中国的主流经济预测比IMF的预测要更乐观。IMF对中国经济恢复的信心应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新冠大疫情百年不遇,对国际关系的冲击广泛而深刻。一定意义上讲,堪比两次世界大战,远大于1930年的大萧条、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中俄关系来说,大疫情同样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近期,关于中国能不能、要不要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或者说能否由央行直接购买政府(财政)发行债券引发了非常激烈的争论。此事直至关系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大宏观调控政策的把握,其影响巨大而深刻,存在不同看法,以及出现激烈争论都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正所谓不辩不明。但也正因如此,发表观点就更需要保持客观理性、以理服人的态度,各种评论更需要避免“霸气发声”、“硬核怒怼”、“强力回呛”等刺激性字眼。
5月2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