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重大影响。据海关统计,前四个月进出口总额90713.0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47345.0亿元,下降6.4%;进口43278.0亿元,下降3.2%。虽然4月份出口强劲反弹,当月同比增长8.2%,但能否持续尚难判断。考虑到4月份出口激增有很多是复工后集中出运一季度受阻的货物,且4月份PMI新订单指数降至33.0%这样低水平,至少今后几个月内出口仍将面临很大困难。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特殊之年的中国如何动用非常之举,科学合理地利用政策工具,令中国经济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超级疫情和世界经济濒于萧条中稳住基本盘,令世人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接受大公网采访时表示,由于疫情本身以及政策等多元不确定性的叠加,因此不宜过度强调GDP增速的数字目标,建议在底线思维的基础上,强化“六保”,在分阶段达到底线目标的基础上设定较为弹性的增长区间。在保就业、保经济主体等目标分解下,建议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设定在“3.5%-5%”区间。
近日,笔者看到一篇题为“面对116国围攻,中国站在世卫孤独的舞台”的公众号文章称,在澳大利亚的牵头下,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16个国家要对中国追责。文章唱衰中国外交用意明显,重点是“全世界都要求对中国进行调查,中国亏欠了世界”,话风与澳大利亚一些政客前段时间为美国捧场的内容几乎如出一辙。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在即,其重要一项议程是审议民法典草案。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了迄今为止对华关系最强硬的表态——“我们可以切断与中国的所有关系。”然而,中美的利益关系远比想象的复杂,特朗普想当然的“脱钩论”落到现实,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情况。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关系稳定,则全球秩序稳定、预期稳定;双边关系若有大的波动,则全球秩序和全球预期也会受到较大扰动。对中美双方来说,合则两利,斗则双输。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关系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两国关系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
近日有观点称“货币数量论”已经过时,以货币存量来衡量宏观杠杆率已经不合时宜,主张发行特别国债,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对于这个观点,我认为需要考量一下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前提条件。首先,“货币数量论”在短期内发生一些偏离,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能简单化。在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中,用货币存量描述杠杆率,用债务率衡量经济运行的状况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没有前提条件的理论假说或政策主张。
只有在扩大开放、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规则、强化管理,缩小金融市场坑蒙拐骗、投机炒作的空间,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增强金融市场有效监管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近日,《百年变局》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及研究员贾晋京、刘玉书、王鹏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该书从政势之变、经济之变、数字之变三个领域展开,阐述在“大变局”的背景下政治、经济、科技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的中国应该怎么办,未来的中国将向何处去。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加剧了国际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程度。不少人关心,这场尚未结束的疫情,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如何在更广泛的时空坐标下看待中国抗疫?围绕这些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
面对严峻的疫情,美国一些官员抗疫不力,却妄图“甩锅”中国转移注意力。从“中国隐瞒疫情论”到“中国误导美国论”,美国诬赖中国的言论接二连三。日前,美国媒体曝出“白宫的官员们想要盟友指责中国”,妄图搞“碰瓷中国联盟”,甚至连“内心戏”也被其内部人士捅了出来:“把矛头转向中国越多,人们对我们应对疫情反应太慢的指责就会越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停摆。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危机,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供给双重冲击,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再次强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措施,都对如何改善“发展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地位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为中国疫情防控中复工复产,保证经济尽快复活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
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利日前在接受法国《星期日报》采访时表示,“欧洲对华关系一直‘有些天真’,如今行动上正变得更加现实。中国既是经济伙伴,也是试图推广另一种治理模式的制度性对手”。这种言论反映了欧洲对疫情下中国模式国际影响力日隆的本能警惕。
4月28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新证券法背景下的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线上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七位专家探讨了在新证券法环境下,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的路径。大家一致认为,新证券法的实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提升市场化、法治化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资本市场具备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条件。
今年1月16日,普京签署总统令,任命米哈伊尔•米舒斯京为新一届俄罗斯政府总理。到4月25日,米舒斯京执政已满百天。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米舒斯京带领新一届内阁,不仅致力解决俄罗斯当前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且还要在油价暴跌、新冠疫情等等重大突发事件冲击的综合作用下开展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将新政府的工作环境比喻为“完美风暴”。
4月底以来,在美国与西欧,越来越多的政客和媒体正在极力鼓吹“取消隔离”“恢复经济”, 在他们背后的是那些给他们提供资金的资本家,他们试图以“自由”“人权”的名义,在条件还完全不成熟的情况下在欧洲推行所谓的“解除半封锁”。无疑,西方正在将其公民引入一个“新冠死亡陷阱”。
4月22日晚,第八届中俄经济对话会预备会议暨闭门网络会议在北京和莫斯科同时举行。来自中俄的10多位政府官员、顶级学者、知名企业代表等就当前世界经济安全形势、能源以及中俄关系等问题充分讨论。观察者网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提供的文字稿,整理了视频会议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近来,中美两国和全球有识之士频频发声,力促中美以及世界各国加强务实合作,共同抗击疫情。
聚焦“防疫常态化如何决胜脱贫攻坚?”,中宏论坛战疫系列研讨活动(第二场)近日召开。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董少鹏受邀参加并做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