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战略对话环节。比利时前驻华大使、终身荣誉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创始人、中欧中心主席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 Louis P. Nijs),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驻华高级顾问海博(Tamas Hajba),中国外交部前中东问题特使、中国前驻沙特阿拉伯、埃及特命全权大使吴思科,中国法国工商会副主席、法国对外贸易顾问委员会(中国区)委员柏纪言(Fabien Pacory)围绕“展望‘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主题展开对话。
在新的时期,未来“一带一路”的发展在这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我觉得我们要更多的交流,也更多地走出去,也更多地请进来交流。
近些年来,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客户来到义乌,采购的商品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特征,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可以说是量身定做。
令人惑然的是,对中国经济前景持悲观看法者对中国今年能否实现5%的GDP增长提出质疑,可美国今年GDP增长2%的预测,却矛盾地被吹捧为“经济繁荣”。
中国谈的是现代化,是包容的现代化,是尊重多样性,尊重多元化,尊重国家主权的开放和合作;而美国谈的是军事化,是国际政治新的单极主义。
当我们讲到国际贸易模式或者规律的时候,“一带一路”其实扩展了它的内涵。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在全球南方,尤其是亚洲、拉美和非洲之间的贸易增加了。
伊朗和中国两国都是古老文明的传承者,并且我们的交往源远流长,我们古老的丝绸之路也就是这些深厚历史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
中国人民、中国政府领导人、中国商业领袖和中国学者提出了一种双赢、共赢的模式,这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没有这种模式,由于意识形态的独立和利益的冲突,中美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冷战。
蒙古有句谚语:“邻里心相通,命运与共”。“一带一路”克服了环境和地理的挑战,加强了区域合作,缩小了彼此间的差异。
如何切断并且将中国制造挤出产业链、供应链和贸易链已经成为华盛顿最重要的政治主题之一。华盛顿的目的能达到吗?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国际贸易战略枢纽至关重要。
世界需要更多贸易,而不是更少。“脱钩”的说法和其掩饰性表达“减少风险”必须让位于一种不同的、积极的机遇,即未来所提供的机遇。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流动型开放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目前中国贸易加权平均关税为4.4%,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也不断缩小,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历经7次修订,条目由190条缩减至27条。
任何与中国有关的事,都会被西方媒体打上“陷阱”或“被中国利用”的标签。究其根本,西方想要在巴中之间划出一道鸿沟,它们不想让任何国家接近中国,但是它们失算了。西方批评“一带一路”,又想复制“一带一路”,这就是虚伪。
伴随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效益的外溢,这种合作交流的触角也延伸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一个以“一带一路”为标签的庞大商业圈正逐渐形成。对民营企业而言,积极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之中,既是对政策的响应,也是拥抱市场的体现,更是民营企业走向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中东欧地区的最大经济体,波兰早在2015年就同中国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政府间谅解备忘录。
义乌既不沿边、又不靠海,且缺乏自然资源,缺乏工业基础,缺乏外资推动,缺乏优惠政策,发展看似‘莫名’,其实有‘其妙’”。
要讲好中国故事,可以用义乌的故事诠释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市场、中国魅力,进一步发挥义乌多元文化交流的作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城市代表。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破除零和博弈思维,推动国际合作发展,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完善,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风险挑战和增强沿线各国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追回三年多“物理隔绝”产生的信息差,中国的国际传播策略正在全面升级,更着力厚重,更遍及全球,更敢于设置议程,更善于展示当地,也更想真诚地展现中国愿与世界全面融入、与各国合作的长期构想与国家意志。
12月6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义乌)‘一带一路’城市国际论坛2023”在浙江义乌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义乌市人民政府主办,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义乌市场发展研究院协办。论坛聚焦“高质量共建丝路,新时代全球商圈”主题,40余位海内外政商学界人士出席会议,共话“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年成就及未来展望,探索世界小商品之都的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新路径,凝心聚力共谋义乌市场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