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人们很多生活、工作和学习习惯,正值疫情常态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在举国欢庆国庆中秋双节之际,人大重阳君在此祝大家双节快乐!同时,人大重阳仍希望全国上下能继续做好防疫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相信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疫情会被我们所击败。特此佳节,人大重阳君为各位朋友推荐十本好书,让您在漫长假期间不会虚度,积极留言互动的读者还将有机会在假期后收获惊喜。
2020年9月28日,应中国公共外交协会邀请,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以线上形式出席“蓝厅论坛”并在“全球治理与多边主义”分论坛发表题为“多边主义是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必由之路”的讲话,全文如下:
9月28日晚,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和尼扎米·甘伽维国际中心联合主办的“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蓝厅论坛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本次论坛的主要合作方之一。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等近百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此次活动的分论坛二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与会专家以“经济恢复与国际合作”为主题展开深度讨论。
9月28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蓝厅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本次论坛的主要承办方之一,第一时间推荐王毅国委兼外长的讲话视频和实录。
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绩效始终不尽如人意, 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制度存在劣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张杰在《金融博览》2020年第9期撰文《正确看待资本市场的性质与作用》,详细解读了中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金融困局。本期,人大重阳君与您分享原文。
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经贸关系复杂局面,会对世界市场造成哪些影响?中国企业该如何防范风险,更好地走出去?
9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教授做客人大重阳,分享了他对“大国金融化的逻辑”的最新思考。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深度认识中国”系列直播活动第十二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货币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期,人大重阳君为您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石俊志图书系列作品。作者长期致力于研究国内外货币史,在法学、史学、金融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曾出版《货币史》书系、《外国货币简史》书系、《外国货币史》译文书系和《外国信托法经典》译文书系等。
终审法院前常任法官烈显伦,发表《是时候紧急改革了》为题的文章。他直接批评香港在回归后的司法表现,认为香港司法机构的运作已失去北京的信任,并指出:现在是香港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在未来几年中作出的决定将永远设定香港历史发展的方向,香港要么成为大湾区与外界的闪耀纽带,要么成为华南海岸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小城市。
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导致世界经济前景黯淡,给中美博弈增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发展也受到多方关注。在世界形势、中美关系、中国战略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会面临哪些风险,又该如何调整应对?在由凤凰网《风向》栏目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美关系如何走出困局”讨论会上,围绕这些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中美建交40多年间,意识形态一直在双方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疫情形势的变化,双方从贸易战迅速上升到经济、科技、政治的全面摩擦,意识形态之争似又卷土重来,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的显著度不断上升、影响面不断扩大。展望未来,中美合作之路也会因意识形态争斗而更为艰难。那么,该如何正确看待“意识形态”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如何管控中美意识形态之争?围绕这些问题,学者们在由凤凰网《风向》栏目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美关系如何走出困局”讨论会上进行了深入交流。
近日据媒体报道,开学季到来,湖南怀化的4所民办高中近800名高一新生,被 “中考成绩没有达到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即便就读也没有学籍,无法参加高考”为由清退,强行划入职高。
8月26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研究院研究员郝晓光做客人大重阳,为大家讲述了新编世界地图有何重要应用及重要贡献。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深度认识中国”系列直播活动第十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国际经济形势的多变,贵金属纷纷创下了历史新高。特别是黄金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达到了2000美元一盎司的新时代。
2020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受疫情影响,大学生经历了学校停课、线上网课、高考推迟等一系列事件。欧美许多高校也由于疫情影响,生源大大受损,多所高校宣布永久关闭。
随着美国逐步与全球经济体系脱钩,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在式微。
8月31日下午,由中联部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指导,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举办的“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高端智库云端论坛召开,来自包括意大利、英国、捷克、俄罗斯、亚美尼亚、巴基斯坦、泰国、尼日利亚、阿根廷、美国、加拿大等20余个国家的智库专家及中国智库学者代表分别就“消除意识形态偏见,共同应对全球性危机”“合作共赢是中美两国相处的正确选择”议题进行交流研讨,中外学者主要观点如下:
中美贸易争端持续不断,自2018年以来,中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关税战、世贸投诉、技术封锁和一轮又一轮的谈判。今年1月15日,中美双方正式在白宫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标志着两国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重要一步。8月25日,双方在经贸会谈中同意创造条件和氛围,继续推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那么顺利履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于缓和中美之间目前的紧张关系作用有多大?中美之间的经贸相互依赖是对称的吗?这种依赖在目前看来还能否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中国应当注意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学者们在由凤凰网《风向》栏目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美关系如何走出困局”的讨论会上进行了深入交流。
8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吕冰洋做客人大重阳,分享了他对中国财政政策的最新思考。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深度认识中国”系列直播活动第八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自新冠疫情以来,中美迅速从贸易战上升到科技、经济、政治全面摩擦,意识形态交锋异常激烈。近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凤凰网《风向》栏目共同举办“中美关系如何走出困局”讨论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伟文,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共同参加讨论。本期,人大重阳君与您分享时殷弘教授的精彩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