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的出现不是人类所能掌控的,但一定程度上,我们至少能掌控遏制病毒作乱的措施以及抗击疫情的经济与政治策略。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当国际社会从这场大流行病肆虐的噩梦中醒来,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观察者网最近访问了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米尔斯海默,该网专栏作者子思事后作出了一个总结,提出了一些质疑和批评。讨论涉及到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问题,东、西方的政治及哲学理论差别,核心是当前的中美关系,及我们在当前提出的国际关系大政方针,值得大家深入讨论。
在复杂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保险业为什么要走向绿色化?首先是外因,气侯变化对自然界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产生了很多的风险……4月27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核保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玉玲在“绿色保险的化学反应”视频直播中为您深度解读。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停课问题,使得全球被迫停课的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截至4月中旬,195个国家宣布或实施了学校停课,15亿儿童和青少年学业受到影响,影响范围涉及学前和普通中小学、普通高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各类成人学习中心。长远来看,全球大面积停课,即使是暂时性的,也会有各种问题产生。首先是教学时间的减少,影响学习成绩;其次,停课还会导致其他更难衡量的损失,包括家庭的不便和经济生产力的下降;最后,学校停课还加剧了教育方面的不平等。停课的负面效应不容低估,其影响已超出了教育领域。
四个月前,人大重阳团队曾撰文最早地预测到“疫情将导致世界大危机”、“东京奥运将取消”、“美国将大规模爆发疫情”、“美国将实现负利率”,6月中旬,人大重阳撰文预测,世界抗疫正从“遭遇战”进入“持久战”。到底有多持久?首先取决于我们对疫情采取怎样的底线思维进行思考。换句话说,人们需要客观预测新冠疫情最坏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其对人类的生命、经济、政治、社会危害究竟会有多大,科学推演疫情发展路径,进而树立应对疫情的底线思维,人类需要艰难的做出相应抉择与取舍,须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我们才有可能更快地战胜疫情,而不是像某些国家那样对疫情抱有幻想,贸然“解封”只能造成新的更多混乱。
目前的中美关系基本形势如何?如何管理下行的中美关系?未来全球秩序会有何种可能?在“与世界对话”云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教授,与南京大学中国南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就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转自6月23日凤凰网微信公众号。
5月28日,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在直播中分享了他对“新冠疫情冲击下的中美关系”的思考与观点。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由人大重阳运营)承办的“重新认识美国”系列直播活动第九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2020年是全球发展的重大节点,也是充满极大变数的一年。为此,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下,几家主要从事绿色金融研究的智库重磅推出多场“绿色金融公益直播讲座系列”。4月13日晚,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殷红进行第三场直播,以下精彩视频片段分享: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成为世界已积累的大量问题的催化剂,但世界果真“摇摇欲坠”了吗?人类将退回到不是由理性而是由本能所主导的激烈斗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停课,全球被迫停课的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截至4月中旬,195个国家宣布或实施了学校停课,15亿儿童和青少年学业受到影响,影响范围涉及学前和普通中小学、普通高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各类成人学习中心。
编者按:5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在直播中分享了他对“‘特朗普化’的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的思考与观点。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由人大重阳运营)承办的“重新认识美国”系列直播活动第七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大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积累、传播和创新的重要场域,拥有学科建设、精英汇聚和学术交流的优势,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融会古今中外文化成果、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大学的文化繁荣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是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北京新发地”成为疫情新发生地,人们在心底非常难以接受“第二波”来袭的现实。然而,假如疫情不会那么快就“过去”,而是长期存在呢?又或许,面对很容易变异的病毒,疫苗的有效范围可能远不及想象?从各方面来看,世界抗疫已从“遭遇战”转为“持久战”,必须调整“战略”,全面评估应战之法。第六期“阳观大道”重点推荐!!由智库学者以视频方式传递思想,点评国内外前沿大事。本期点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学者张梦晨。
美国反种族主义抗议浪潮愈演愈烈,怒火也烧到了许多历史人物雕像之上。托马斯·杰斐逊雕像、哥伦布雕像、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事将领罗伯特·李的雕像等,纷纷被抗议者推倒破坏。
本文转自6月17日半月谈网,网站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社主办,“新华荐书”每月一期,所荐图书主要为本月出版的中文原创新书。第一期所荐图书为2020年1-6月出版的新书。本期推荐了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王文、贾晋京、刘玉书、王鹏等学者精心撰写的《百年变局》。
疫情引发的各种危机相互叠加,对国际秩序、世界格局、大国关系造成的冲击不亚于两次世界大战,远大于几次金融危机。正如“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2020年度报告《不要在“摇摇欲坠世界”中丧失理智》所述,“新冠疫情引发的世界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全球经济陷入停滞,国际制度摇摇欲坠,国际社会分崩离析,暴风雨已经来临”。
20年前的今天,2000年6月15日,朝韩在平壤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这是朝鲜半岛分裂55年后,韩朝首脑首次会晤带来的成果。
前段时间,一则《后浪》的演讲视频刷爆了朋友圈。短暂的几分钟视频,展示出青年一代的昂扬状态,让人心潮澎湃。但是,看似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难题。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第一阶段协议墨迹未干,新冠疫情大规模暴发,中美关系急剧走下坡路,甚至更有断崖式下跌和自由落体式下跌等说法。6月11日,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在直播中重点分享了当前中美经济形势和对于未来三年到三十年的看法。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中心(由人大重阳运营)承办的“重新认识美国”系列直播活动第十一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未能使中美两国摒弃前嫌,携手战“疫”,反而给部分美国政客以抹黑中国、加速“脱钩”的借口。5月29日,北京语言大学学院教授黄靖在直播中分享了他对“美国的世纪失落与战略调整”的思考。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由人大重阳运营)承办的“重新认识美国”系列直播活动第十讲。该直播实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