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在推特上宣布,博尔顿不再是他的国家安全顾问。这一消息既在外界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一方面,“鹰派”人物博尔顿“位子不保”的传闻已有数月,如今反倒有种“靴子”落地的感觉。另一方面,就在特朗普发布推特前不久,白宫新闻办公室宣布称,博尔顿当天将与国务卿蓬佩奥、财长姆努钦共同出席新闻简报会。特朗普的推文一出,白宫上下一片哗然。
近期,美国军事司法系统确定,“911事件”的主谋嫌疑人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以及其他四位嫌疑人,将在2021年1月11日在关塔那摩美军监狱中接受审判。而这个目前设定的审判时间,距离“911事件”已经将近20年了。这让外界不禁唏嘘,对涉事恐怖主义分子绳之以法的公正审判为何迟迟无法到来。
今年3月以来,一个向台湾移交杀人犯的“修例”法案引发巨大的动荡,无数青年走向街头示威美其名曰的“平等自由”更是成为其释放暴力的“导气管”。吹开喧嚣的政治泡沫,这些前所未有的抗议浪潮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抗议为什么会发生?是抗议引渡法案、外国干预、民主还是经济? 今日,人大重阳为您分享“四位老外看香港局势”的独家视角。
在吴晓求看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理应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中国金融市场也应该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他建议,我国建立一套能吸收风险、分散风险、处置风险、有弹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在美国频频挥舞关税大棒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中国经济前景好不好,外国企业包括美国企业都已经用行动表明了态度、用脚投了票。为了让世界预期更加稳定,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相向而行。
8月29日,刚刚从法国回来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取消第二次访问波兰的行程,转而安排副总统彭斯出访、代表他参加9月1日在华沙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0周年的纪念活动。按照特朗普自己给出的理由,“我留在这里很重要,这次风暴看起来非常非常大”。他说的“这次风暴”就是目前看可能会达到五级飓风等级的“多里安”飓风。
近来,暴力乱港事件严重危害了香港自身的繁荣与稳定,引发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在全世界范围内,众多有识之士纷纷支持中国政府立场,对香港特区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表示肯定,对暴力乱港甚至是“港独”分子表示了强烈谴责。但必须看到的是,在关乎尊重一个国家的主权独立与内政自主权力的基本问题上,美国等极少数国家却再次选择了与国际社会截然相反的立场,甚至早已将干预别国内政的“黑手”伸向了中国香港。
201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历经了史无前例的创新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梳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变革,剖析辉煌成就背后的内在逻辑,展望未来发展之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环球网合作,邀请人大多位权威学者,举办“人大重阳名家讲坛”之“新中国70周年”主题系列讲座。
暴乱的持续发酵使香港的许多地方一片狼藉,暴徒的声嘶力竭及歇斯底里让香港这个犹如艺术品一样优雅的城市变得千疮百孔。让我不禁想起几个月前,2019前香港某天王举办内地巡回演唱会,第三方售票平台的低至1折的票价、喊着给钱就卖的票贩子以及演唱会现场不足70%的上座率。种种迹象无一不令人唏嘘:香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香港发生的骚乱已进入第 12 周。这场持续骚乱为什 么会发生?原因当然复杂,但其中重要一点在于香港面临 经济发展上的困境。香港正丧失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尤 其一线城市的竞争优势,而且这一进程过去几年在显著加快。
自上台以来,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始终备受关注。就过去两年多的现实观察,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逻辑体现为“大国竞争”的战略框架、“美国优先”的政策目标以及决策中的“碎片化分工”与“小集团思维”的“共振”组合。如此复杂逻辑的成因是美国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回应、美国国内身份认同的重构、特朗普所面对的选举政治压力以及特朗普与建制派精英的“合流”等因素同步交互共振的结果。目前,特朗普对外政策已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同时预示着美国对外战略与政策已进入重大方向性调整阶段。
8月23日,中国针对美国贸易霸凌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后,8月24日美方宣布对约5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关税再提高5%,这种赤裸裸的贸易霸权和极限施压,严重损害了两国企业和人民利益,也引起了产业界对于中美经济可能加速“脱钩”的担忧。今天人大重阳君特邀五位研究员,独家为您解析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可能产生的影响,中国又当如何应对美国的步步紧逼。
近日,特朗普继发表“撤出中国,美企特此奉命”的激烈言论后,转而做出了“和中国处的很好”的表态,随后白宫又表示“总统的态度没有改变”。这般反转戏码,是中方的“反制措施”让其“失去理智”?8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王文著)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中为我们解读“中美之间的学问,是战略?还是战术?”
8月21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在北京举行的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成果发布会暨“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前沿研究30人论坛成立仪式上发表致辞。以下是马骏的发言要点。
“回顾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尽管有成功的时期也有挫折的年代,但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总体上都服从一个主题:怎样才能在中国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中表示,7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演进的最大特征,是根据历史逻辑层层递进,根据历史条件相互衔接,相互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不断变革和完善的历史整体。
长期以来,美国奉行“最强之下都是弱”的理念,而我国则坚持“世界人民大团结”的信仰。对此,中美该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求同存异?8月11日,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在《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和世界未来》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上表示,“美国不会做又傻又坏的事,我喜欢的美国人很多,世界还是有希望的,我们应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8月24日,第45届“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在法国举行。去年留在加拿大马巴克河河畔的喧闹,特别是那张六国领导人“围劝”特朗普的照片,似乎还是昨天的事情。而今,即便峰会还未正式上演,国际舆论已开始了极度悲观的预测:这很可能是首个因无法达成足够共识而不发表联合公报的G7峰会。
8月11日,《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王文著)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在主旨演讲环节,《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畅谈关于“中国崛起需多久?有多难?”,诙谐幽默地讲述了与王文的渊源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们确实存在的芥蒂,感叹目前中国软实力的强大,长征路上我们不怕险阻。
话语权博弈是国家间博弈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迫切需要与大国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智库作为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如何提升其思想产品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方法/过程] 本文首先阐明了智库在国际传播方面的重要性,并以智库英文网站建设为例对中国智库国际传播实践中的进展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未来智库国际化传播提出思考和建议。[结果/结论] 互联网+时代,智库国际传播需创新思想、革新技术,构建多元化平台和全球传播网络,增强话语传播力,追求国际传播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配置。
8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重阳”)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承办的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成果发布会暨“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前沿研究30人论坛成立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