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2 作者: 石俊志
货币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期,人大重阳君为您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石俊志图书系列作品。作者长期致力于研究国内外货币史,在法学、史学、金融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曾出版《货币史》书系、《外国货币简史》书系、《外国货币史》译文书系和《外国信托法经典》译文书系等。
货币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百年来,货币学有了蓬勃的发展,货币史学也出现了明显的进步。货币学的研究需要有货币史学的支撑。通过对古代各王朝货币状况的分析,深入探讨货币起源、货币本质、货币演变规律等货币课题,可以使货币理论从历史实践上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普遍的规律,同时也存在着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货币史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时期,而是应该着眼于世界范围的历史全貌,才能感受到它的脉搏跳动、成长规律和发展方向。
本期,人大重阳君为您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石俊志图书系列作品。作者长期致力于研究国内外货币史,在法学、史学、金融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曾出版《货币史》书系、《外国货币简史》书系、《外国货币史》译文书系和《外国信托法经典》译文书系等。
【中国货币的起源】
内容简介
中国货币起源于夏商时期的称量货币,西周晚期转化为青铜数量货币。中国民族种类繁多,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原华夏民族农耕文化下,出现了源于铲形农具的布币;北狄鲜虞民族游牧文化下,出现了源于刀削用具的刀币;南蛮楚人崇古炫富文化下,出现了源于海贝佩饰的贝币;西戎秦人标榜中原正统文化下,出现了源于玉璧礼品的圜钱。各诸侯国实行国家垄断铸行青铜数量货币之后,竞相实行虚币敛财政策,使各类货币越铸越小。新币轻小而旧币不废,便出现了货币大小轻重差距悬殊混合流通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统一度量衡,先秦时期的各种青铜数量货币便统一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半两钱。
作者简介
石俊志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货币法制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河流域华夏民族的货币起源与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货币起源是人类货币起源的两个主要源头。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远早于华夏民族的甲骨文字;苏美尔人统一度量衡也远早于华夏民族统一度量衡;苏美尔人使用白银称量货币更早于华夏民族使用白银称量货币。但是,人类开始使用数量货币,苏美尔人却与华夏民族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并从此带动了东、西方世界各国货币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商品交换的发展,自发地产生着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些特殊商品与计量单位相结合,就产生了称量货币。
计量单位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穿的物品采用度,譬如尺寸;第二,吃的物品采用量,譬如斗升;第三,用的物品采用衡,譬如斤两。归纳起来,计量单位主要是度量衡三种。
国家的出现,促进度量衡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得到统一。度量衡的统一,标志着称量货币有了统一的称量标准,从而具备了更加顺畅、更加广泛的流通能力。此后,经历一定时期的发展演化,称量货币被原始数量货币所替代,原始数量货币再进一步发展转化为数量货币,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从而完成货币起源的基本过程。
货币起源的基本过程应该经历至少 4 个阶段:第一,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第二,称量货币;第三,原始数量货币;第四,数量货币。
人类货币史上出现过两个最主要的货币起源过程,一是苏美尔人的货币起源过程;二是华夏民族的货币起源过程。两个货币起源过程有着共同的规律,又走过了不同的路径。
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前 2100 年,苏美尔人和华夏民族都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一夫一妻家庭的出现促进了私有财产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繁荣,度量衡计量手段也随之产生。家庭、私有制的形成,使社会组织形式从部落转化为城邦,又从城邦转化为国家。
公元前 2113 年,乌尔纳姆在两河流域建立了苏美尔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 2070 年,大禹的儿子启在黄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夏。此时,苏美尔人和华夏民族的称量货币流通都已成为常态。
公元前2096年,乌尔纳姆的儿子舒尔基继位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度量衡。两河流域度量衡的统一,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提供了统一的称量标准。从此,苏美尔人的白银称量货币就成为两河流域统一标准的称量货币。
华夏民族则相继出现了夏、商、周三个王朝。夏朝统治下各地方的邑、商朝统治下各地方的方国和周朝统治下各地方的诸侯国,都拥有各行其是的度量衡单位和标准,使用着各式各样的称量货币。
舒尔基的度量衡制度影响深远,在地理传播上通过小亚细亚半岛影响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时间延续上影响到现代世界。经历了大约 1300 多年的发展、传播和演化,苏美尔人创立的白银称量货币,于公元前 7 世纪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吕底亚王国孕育出人类最早的数量货币--琥珀合金币。
与此同时,华夏民族各式各样的称量货币,于公元前 7 世纪孕育出 4 种主要形制的青铜数量货币——布币、刀币、铜贝和圜钱。
华夏民族的青铜数量货币并不是在全国统一衡制称量货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在各诸侯国的不同衡制称量货币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中华各诸侯国的青铜数量货币形制各异。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统一度量衡,华夏民族的各种青铜数量货币便统一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半两钱。
于是,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秦国的半两钱货币法律推广到全国使用。十几年后,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中,秦王朝政权轰然崩塌,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朝在秦朝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半两钱货币法律制度,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央集权、皇帝专制时期货币法律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建立的货币法律制度,为货币价值的稳定,货币流通的顺畅,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和保障。中国古代长期稳定的货币法律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健康发展,使中国逐步成为古代世界中最伟大的经济强国。(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