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得以实施的前提是中央政府有足够的财力。而我国自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财政处于紧运行状态,那么在这种情况怎么缩小地区差距呢?这个问题肯定一开始就萦绕在国家领导人的心中,他们会结合着制度条件进行探索,最终实施了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干部派遣!
碳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制度工具。应对气候变化有两种手段:一是减少化石能源排放,二是增汇。其中,减排手段可分为新能源替代和提高能源效率,都需要通过碳交易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优化配置。
从周度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2月12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50.02%,较上周回升0.13;ECI需求指数为48.85%,较上周回升0.09%。从分项来看,ECI投资指数为49.25%,较上周回升0.23%;ECI消费指数为48.83%,较上周回落0.03%;ECI出口指数为47.96%,较上周回落0.01%。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平衡地区差距就需要大规模转移支付来解决。实施大规模转移支付有两个约束:一是中央政府财力足够充裕,二是中央政府在“抽肥补瘦”过程,要尽量做到不损害发达地区的积极性。
ESG正在全球范围内走向全面的实践,我们要有进一步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保持主动。
近期,全国各省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部署新一年经济工作。在开启“全力拼经济”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首先思考,当下经济复苏主要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才能让消费持续恢复?怎样把握好刺激政策的“度”?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这里很重要的是ESG一定要中国化,ESG理念和价值观是全球通行的,但其评价是代表利益相关方去看企业,应该和当地的实践相结合。
十周年之际,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尴尬的现象,即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数量呈快速下滑的趋势。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
事实上,印度及美西方国家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确实影响了中巴关系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顺利推进。这种状况凸显出中巴加强媒体合作的必要性。
非洲智库在非洲一体化和平事务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中非智库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新年伊始,各经济体陆续提交2022年GDP答卷。中国率先交卷,经济增速录得3.0%,经济总量突破121万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4.5%。
去年9月,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在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发生爆炸泄漏(下图)。事件发生后,瑞典、丹麦、德国分别展开调查,认为管道可能遭人为破坏。而英国媒体近日在报道中称,德国方面的调查未排除“北溪”管道遭到破坏是由西方国家造成的。
“一带一路”倡议饱含中国智慧,基于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各国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助力参与国家推动社会转型、消除贫困、开发数字经济、实现环保发展,为中国讲好新时代的新故事打下了基础。
作为智库,我们需要把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在抗疫和应对风险挑战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讲好对世界经济贡献的“中国故事”。
现在高校区域国别智库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怎么重新认识理解“一带一路”,如何为“一带一路”趋利避害、解疑释惑、做好战略规划、项目设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等。
我们要有更多的办法使智库产生更多有效的作品,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国际形象。
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从文明高度出发,推动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叙事,持续优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
深化国企改革是当下社会共识,然而如何深化依然有待形成新的共识。为什么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收官,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体系改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之际,我们依然需要强调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到底呢?
要在传播层面让世界听得懂中国,我们就应该有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进发建立自己议题的能力。
因此,智库公共外交要登高而鸣、向阳而生,“睁开双眼看世界本来面貌,打开双耳听世界多元声音,张开双臂迎接机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