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1 作者: 陈甬军
2023年2月18日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四周年。内地与港澳地区恢复“通关”后,昔日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湾区,又回来了!并且按下了“加速键”。
本文转自2023年2月19日闪电要问。
2023年2月18日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四周年。内地与港澳地区恢复“通关”后,昔日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湾区,又回来了!并且按下了“加速键”。
那么,《规划纲要》发布4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哪些成果?“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推进情况如何?作为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未来如何展现更大作为?深圳卫视《晚间报道》栏目特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甬军进行解读。
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
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
从1月8日内地与香港恢复首阶段通关到2月6日全面恢复通关,深港口岸出入境客流迅速增长。人流的增加也带动货物、资金、数据、信息等要素加速流动。周五一天,多个内地代表团在香港举行经贸交流活动,向香港各界发出合作邀请。另一方面,香港也吸引大量内地科创机构和企业落地。
过去三年,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看似受阻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际上并未停下发展的步伐。数据显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2022年广东GDP达12.9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经济“稳中有进”;同时,香港从由乱到治进入由治及兴新阶段,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澳门多重利好因素正在显现,正面临大好发展机遇。
经济总量+软硬联通+规则衔接
大湾区建设四年来取得长足进步
1月8日内地与香港恢复首阶段通关以来,通关客流迅速增长。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甬军认为,通关流动量反映出经济活力的提升。通关客流相关数字增加得很快,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疫情基本上控制住了以后,粤港澳地区经济、商务、社会的流动,相关需求焕发出来了。更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活力,开春进入了新的发展,所以人员的流通就反映了经济活力的提升,而且现在自主通关效率很快,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带来一个重要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条件。
对于《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建设的各组数据以及呈现出来的发展态势,陈甬军说,首先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整个(大湾区内地九市)加上港澳的有近14万亿人民币的GDP,这样就在全世界的湾区当中确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地位。
另外在这几年的发展当中,“硬”和“软”两方面都有长足进步。“硬”方面是交通网络,例如深中通道、各种城际铁路,“一小时生活圈”的打造,大大方便了粤港澳地区人员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国家也把大湾区作为全国科学中心和人才高地之一。今后还要打造教育强区,所以教育强区、科技强区和人才强区这三者的结合,“三驾马车”形成了粤港澳地区今后发展的强劲动力。同时,机制对接、规则衔接和人员在粤港澳地区各种标准的互通互认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所以,这三方面促进了大湾区在规划纲要颁发4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今后的发展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陈甬军说,通关便利、职业标准、营商条件进一步融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在已经有七、八个方面可以互认,但是在通关、职业标准、营商的一些条件方面,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深港的融合和统一,这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差异和门槛。未来,要降低这些门槛,尽量缩小负面清单的内容,从而在经济上可以达到生产要素的最快流动效率,以及物流成本的降低,使得深圳、香港、澳门之间的联系更加高效,这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四年来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过去四年,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展顺利,包括先行启动区建设实施方案、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及空间规划印发实施,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开工建设等。部省市共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入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
四年来,深圳扛起国际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担当,包括打通了科技资金跨境流动的渠道,目前累计资助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超过2亿元;同时注重引入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等,6所香港高校在高新区设立研究院,累计在深设立88个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孵化260多家科技企业,深港携手共同打造全球最高开放度的科技高地。
四年来,深圳对接港澳及国际的营商环境正加速形成,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公证文书进一步简化。比如,深圳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实现国内首单场内跨境数据交易;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等项目持续推进;涉外涉港澳法律交流合作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挂牌成立,仲裁员覆盖114个国家和地区。
四年来,深圳以重大合作发展平台建设为牵引,推动深港澳三地深度合作。前海发布第一批306 项事权权责清单,金融开放、法律事务、人才引进等政策覆盖扩区后全域。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等20个重大科研项目落户河套。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建设全面提速。
“深圳与香港北部都会区深入合作
发展潜力大”
针对香港提出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陈甬军说,北部都会区是香港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对香港的发展,解决香港的发展空间和年轻人的住房问题,特别是对深圳地理空间的缩短,它的对接都有巨大的优势。
陈甬军认深圳需要做好以下对接:
第一,有一些项目可以跟北部都会区的建设结合起来,深圳的项目可以到那边去办企业;
第二,有一些香港高层次人员的流动,可以让北部都会区成为一个中介;
第三,要考虑到一些内地金融机构需要获得怎样的支持,或者是跟香港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需要形成怎样的合力,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对于大湾区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陈甬军说,他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因为这里集聚了亚太地区最发达的生产要素、流动要素以及制度要素。这里有充沛的劳动力和高技术人才,香港有世界先进的金融体制机制和资本市场,以及相关渠道。澳门别具一格的产业发展,特别是横琴的发展,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增加了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几个方面形成合力,在未来5年到10年当中,为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作用。30年后“新广东”的人均GDP会达到德国的水平,大湾区就是里面的主心骨,发挥主力作用,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晚间观察:在世界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以最年轻、最具“一国两制”特色,经济活力强、创新动力足而优势凸显。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情况下,仍然交出亮眼“成绩单”,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和注脚。更可喜的是,这个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正以春潮奔涌、蓄势竞发的状态,在加速融通、协同创新中发出愈加耀眼的光芒。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