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印度经济增长逐步走出低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龙”与“印度象”之间的竞争正在日趋激烈。为了前瞻性开展战略研判、谋划对策,民生银行研究团队近期从中印两国的发展基础、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对比。
针对许多人还在对中国经济的态度游移不定,或者对是否需要改革犹疑不已,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已经悄然改变,中国发展至今的市场格局也已经悄然改变。我们在三十年里完成的是大开大合大吉利是,那么就肯定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冗余大量纠结大量扭曲,因此注定要在三十年后大破大立,解决了这些扭曲,才能宏图大展。
如今全球经济形势出现逆转,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增长泥潭,而发达国家由于早期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未来几年的预期较为乐观。鉴于此,发达国家对与新兴市场的合作意愿出现弱化倾向。
当今世界,许多人把美好期望寄托在中国,寄托在“一带一路”身上。一方面是中国成功脱贫致富吸引他们,另一方面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绝望,比如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演变为“阿拉伯之冬”。越来越多的实例表明,各种势力正行动起来,利用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决心,讹上中国,讹上“一带一路”了。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两年多来,中国开往欧洲的渝新欧、义新欧等中欧班列超过21条,2015年1-10月份,开往欧洲的中欧班列就有1070列。要善于利用中欧班列联通的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的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加强包括人员、物流等方面的贸易和投资往来。
最近,一场演出激发诸多讨论,演出是否具体涉及违规等细节当然需要厘清。但这场演出里面的一首歌似乎触动了当年熟悉这首歌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敏感神经,不同的意见由此在互联网上产生了很多争议。互联网扩大了世界,也容易让一些圈子式议题越来越局限在小圈子之中,造成视野的“窄化”。
“在南海问题上,日本是域外国家,但近期日本在南海问题上近乎偏执地刷‘存在感’。不过,这又刷出了什么呢?刷出了日本在二战期间非法侵占中国南海岛礁的不良记录,刷出了日方当前在南海问题上的不良居心。我们奉劝日方不要再刷下去。”
4月28日,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丁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同时作为环球时报前驻美国、瑞典、泰国、巴西记者,丁刚先生走访过50个国家,在他看来,中国的崛起不是偶然,中国借鉴和参考过西方,但最重要的是选择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根据中国的实际去创新,并发挥中国的文明优势。本文根据28日讲座记录整理而成。
人民币有效汇率调整利好中国经济。根据我们的测算,今年以来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但对一篮子货币已经贬值约4%,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回到了2014年11月初的水平。2014-2015年人民币因为盯住美元而造成的有效汇率高估的局面已经有所缓解。有效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减轻国内经济通缩压力、提高出口企业利润。
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直销银行2.0版转型升级,推动这一创新模式又快又好发展,关键是:实施直销银行子公司制改革,设立直销银行子公司。在一个以层级制管理为主的银行体系内,发展直销银行似乎勉为其难。
铁总负债一直在上升,现在超过4万亿。不出意外,不少人会站出来,市场化!拆分!拆分为了形成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可从英国的例子看,拆分并不灵;私有化可以达成同样的目的,但从德国英国的例子来看,还是不灵。那怎么办?
“一带一路”好比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开创千年未有之变局,体现中国崛起后的天下担当,预示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三大转变。“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中国过去“以时间换取空间”的局面,表明中国统筹时间与空间、统筹内陆与海洋,统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中国正在成长为世界大国。
全球层面。“一带一路”战略将直面全球经济增速乏力和经济全球化步伐放缓这一现状。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风暴余震的影响,发达经济体复苏艰难,新兴市场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一路走低,全球贸易增速有所放缓。世界银行也在其全球经济形势报告中修正了早期的乐观估计。
中老建交55周年之际,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到访中国,两国签署了《中老联合声明》,声明表示中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双方共同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有机结合,编制完成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两国产能与投资合作。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未来五年宏观调控将“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与“十二五”规划“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的表述明显不同。
不要把一些经济理论中的概念断章取义形而上学地放到实际中奉为圭臬,不要靠压制市场真正的供给和需求来制造市场平衡,不要任由高唱自由的资本大鳄把别人的自由碾成了渣渣,也不要根本没有分清谁是供应侧谁是需求侧以及二者间的市场关系究竟是什么就提出一个所谓“普世”号称“终极”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简单朴素超易行世界大同指日待一劳永逸化腐朽立竿见影生奇效的方案叫做市场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要提升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以前中国五十年代大跃进,后面提出大炼钢铁,认为钢铁行业的发展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经济水平看钢铁,钢铁行业在2015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占世界接近50%。但它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1%多一点,经过我的测算,这些闲置产能差不多是有30%,差不多投资金额在1.3万亿。这是供给的效益显得总体过剩。
政府有责任保障市场竞争环境的公正公平公开,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提供符合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并能因此获得合理回报。在新形势下,要综合利用法律手段和信用约束手段改善“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市场竞争环境,在投资、融资和消费等诸多领域,着力化解“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一个背景,我们在本轮金融危机,无论是欧债危机,各个国家包括欧美日都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但效果大家看得很清楚。目前为止,全球贸易萎缩。在需求侧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增长乏力,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包括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的方面进行发力,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亚洲开发银行(亚行)行长中尾武彦,在德国共同签署了一项旨在加强合作关系的谅解备忘录。通过合作融资、知识共享以及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对话等方式,双方将在能源、交通、电信、农村和农业开发以及水资源、城市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合作。亚投行牵手亚行,是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