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31 作者: 罗思义
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是有可能避免全面的世界战争的。不过,能否最终取得这个结果取决于中国领导层是否有处理国家崛起的智慧。同时也取决于美国在面对世界其他地区不可避免的变化时,能否正确地整合其利益。
作者罗思义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30日新财迷微信公众号。
近来,西方媒体纷纷指责“中国的‘强硬行动’导致南海局势紧张”。但事实上,南海局势升温的背后黑手并非中国,而是美国!比如,美国力主G7峰会挪到日本召开,美国军舰屡屡出没南海。美国部分媒体与智库则一致宣称,美国军舰出没南海是为回应中国所奉行的侵略政策。视中国为对手的西方最重要的势力——新保守派甚至以此为幌子引用历史类比,称“中国现在崛起的情形与1914年前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类似”,为美国在南海的行动开脱。
诚然,这种类比非常具有启发性。但审视历史教训就会发现,事实与美国新保守派的说沅完全相反:爆发战争的危险并非来自于依据经济实力日渐崛起的中国,而是日渐衰落的美国。这完全符合逻辑,因为时间站在日渐崛起的中国这边,因此中国会寻求和平。相反,当今的美国有可能效仿1914年前日渐衰落的德国为挽颓势孤注一掷发动战争一样,在其衰落之势不可逆转之前先发制人发动战争。本文节选自我的新书《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之序言《透视当下,看清未来中国的谜局》,我在本文就中美政策分析了1914年的真实教训——这完全不同于西方一些新保守派分析家的反华言论。
西方人时而将崛起的中国比作1914年一战前的德国,时而又将中国比作1939年二战前的纳粹德国,这都是错误的。比如,美国著名知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举行了主题为“一战的教训:当今的中国是1914年的德国吗?”(Lessons from World WarI:Is Today‘s China the Germany of 1914?)的国际研讨会;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Benigno Aquino)近来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声索与1938年希特勒对捷克苏台德地区的要求相提并论。
不过,这种类比有一种显著的相关性——1914年,是在历史上长期占据经济霸主地位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英国最后辉煌的一年,随后其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研究这种类比有助于了解当前的问题——但这会得出一个和诋毁中国完全不同的答案,同时也对“谁正在扮演德国的好战角色”这一问题给出不同的解答。
按照目前的论据,德国是于1914年决定发动侵略战争的。为什么德国选择此时开战?历史学家分析了德国开战的动机。原因是,当时德国正在经济上追赶英国,但在与俄罗斯的经济竞争中日益处于下风,且与美国相比,其军事地位日益恶化。1900-1913年,德国经济总增长率为46%——低于俄罗斯50%的总增长率,不到美国66%的总增长率的三分之一。1912年,德国总参谋长冯?毛奇发表了臭名昭著的声明,称:“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就越早越好!”据他解释,就对比俄罗斯与德国的军事实力而论,德国军队财政开始吃紧,意即德国执政界感到他们权力的顶峰已过去,德国军力已大大变弱。同样,任何人如果看过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就会明白,他痴迷的不是打击实力日益虚弱的英国(他曾在和平和战争期间的数个场合提出过要保障大英帝国的利益),而是打击美国。正如希特勒在《我的奋斗》写道:“现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大都像倒置着的金字塔,因为与这些欧洲国家所拥有的庞大的殖民地和对外贸易量等相比,他们自身所拥有的领土小得离谱。可以说,欧洲是金字塔的顶层,欧洲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则是金字塔的底层,这完全不同于大本营在美洲大陆、仅通过美国本土与世界其他地方联系的美国。从这个情况看,美国内在力量不容小觑。与此相反的是,欧洲国家的弱点是得为大多数殖民地负责,替他们收拾乱摊子。”
因此,中国目前的形势与1914年的德国完全相反。与最强大的经济对手美国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弱,中国也是此阶段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中国的军事地位仍远不如美国,但其军事实力正日益增强。因此,对中国来说,合理的政策是坚决反对侵略,等待时机。时间在中国而非美国的一边。事实上,如果真要与1914年的情况作类比,扮演德国恺撒大帝好战角色的最佳候选人,非军事实力现正处于顶峰但经济活力和经济增速不及中国的美国莫属。美国是这一人选的更顺理成章的理由是,其所主张的“先发制人战争”也是德国模式,此模式是德国1914年提出的。如果有人希望进行这种类比,大量的证据支持这一论点——比如,最近的例子就是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战争。另外,美国在其他国家拥有大量军事基地,而中国没有这样的记录。
然而,对这种类比寻根究底没有必要,这也根本不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国没有显示出地缘扩张的倾向。正如我在《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所分析的,在如今这个核武器当道的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一个国家实现了军事上的革命性突破。这就是目前为止只有冷战而没有热战的原因。总之,继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可以避免引起全球性严重后果的战争。尽管代理人间进行的摩擦和有限度的武装冲突有可能发生,甚至在某种情况下不可避免,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是有可能避免全面的世界战争的。不过,能否最终取得这个结果取决于中国领导层是否有处理国家崛起的智慧。同时也取决于美国在面对世界其他地区不可避免的变化时,能否正确地整合其利益。比如,美国在陷入诸如越南和伊拉克等战争泥潭时,选择及时抽身而出就很明智。
但显然,人类其他人能否获取利益取决于依据经济活力和平崛起的中国,而非先发制人发动战争导致全球陷入风险的美国。这是人类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的更深层原因。(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