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被打?由于我的社交圈子非常有限,从来电数量看,快递小哥实际上已经占据我社交的半壁江山,我对这个新闻尤为关注。
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北大论坛于2016年4月19-21日在北京召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出席并发表演讲,他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十三五”总体向好的驱使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究竟怎么样来把握机会,怎么样共生共享,我认为有五项修炼,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是道、器、法、势、术,五个方面。
中国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如果罗素再来中国考察,就会发现,所谓的中国问题越来越多是发生在中国的全球性问题,非中国所独有!不以西方为参照系,以天下观中国,看中国问题就比较清楚。这不,世界对西方失望后,纷纷把希望寄托在中国……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近日专访了重阳投资合伙人、首席策略师兼基金经理陈心。陈心在分享自己故事、阐释重阳理念的同时,还谈到了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的看法,他认为,A股有望逐步反弹至熔断前水平,港股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上海金”是一马当先。以“上海金”为代表的定价交易体系,有利于中国增强在相关商品市场当中存在基础,将购买力转变为话语权,扭转我国在世界价值分配体系中的不利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
随着美国在2015年年底开始了加息进程,美元开始回流美国,引起了新一轮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以及流动性枯竭,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经济发展陷于困境,有的国家还发生了社会危机。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虽然可以缓和本国的经济危机,同时,往往会把危机转嫁到其它发展中国家。
在日本停留期间,也像往常一样,总会从报纸上读到经济发展的负面消息。日本央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企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日企信心几乎降至三年来最低。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似乎都在谈论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长达20多年的停滞还会延续多少年,安倍的刺激政策能否扭转颓势。
近日,德勤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称,预计未来五年内,美国有望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大国,届时中国将屈居第二。那么,德勤的预测是否拥有足够牢靠的依据?五年后中美制造业各自的发展趋势如何?对此,思客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贾晋京进行了独家专访,在这位智库专家眼中,美国制造业能够在五年内“逆袭”中国吗?以下为专访实录。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于4月17日在美国华盛顿市参加B20会议时表示,商界应关注环境可持续和改善收入分配等经济发展的目标,而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会对这些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国内舆论对日本的关注有增无减,中国赴日旅游游客也继续呈现井喷式增长。然而,我们真的了解日本吗?在参加4月3日由环球网和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共同组织的首届“中国网络名人日本行”活动时,丁刚表示,“中国人对日本的认知才刚刚开始”。
今年以来中央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近期债转股传闻再起,国企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的积极性明显上升,而打破刚性兑付是化解市场存量低效债务的必由之路。积极地看,随着风险暴露释放、市场完成出清,资本将被引向更具效率的领域重新激发经济活力。
实际上,中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只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基本方针与“亲、诚、惠、容”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雪中送炭的义举,而不是趁尼印关系紧张之际挖印度的墙角。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尼泊尔总理首访还是选择了印度。这个插曲说明尼印两国关系是不正常的,同时中尼印三角关系非常脆弱。
安倍政府在南海和广岛议题上想忽悠和绑架西方,但是,最终G7是不会为安倍埋单的。中国属于世界,世界需要中国。连美国都承诺与中国“不对抗、不冲突”,安倍的对华政策还能走多远。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愈益加深,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与其他大国同处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之中,相互依存,根本不同于2000多年前雅典与斯巴达的关系。就中美双边关系而言,中美相互依存度还在增加,未来随着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达成,中美利益共同体将更加稳固。
2016年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毋庸置疑,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积极改善,并出现趋势性转折的迹象。但在保持乐观态度的同时,要坚持冷静思考。
普惠金融并不限于融资服务,更不只是贷款发放。近年来,上市银行各种移动支付业务蓬勃发展,互联网支付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新通道。
目前,中国的最大消费属于那些大手笔的“海外并购”。据估计,中国去年的境外并购金额高达500亿美元。这些并购有的出手之大,令世界惊讶。但是也引发诸多坏评和担心。主要担心的是这些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不透明,以及这些企业未来的经营规划缺乏明确蓝图。
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是新问题,解决办法也只能将能够想到的各种手段都用上。当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缩小贫富差距,总会有管用的吧?
新经济不仅助力中国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也在吸纳劳动力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另外,数据显示,1-3月就业市场保持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就业市场的韧性,以及服务业和新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能够抵消、缓解同期“去产能”背景下的职工分流和转岗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