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创新和风险防范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是客观规律。一方面,我们鼓励的是能够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提高生产率,或创造新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创新。而不是凭空臆想,概念花哨,没有实际科学意义的创新。对于前者,应当给予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并允许失败。风险大的创新往往是金融领域。全球金融危机以来,20国集团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
G20一度是大国发挥关键作用的危机应对机制。但随着它演变成为一个长期的全球治理平台,小国和欠发达国家已不可或缺。联合国有197个成员国,G20只有19国+欧盟(其他24个国家)。仅仅强调G20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额是不行的。英国占全球GDP不足4%,但英国退欧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希腊占欧盟GDP不足2%,而希腊债务危机却动摇了欧元区的根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所在,也是官方认定的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在该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曹明弟看来,绿色金融的议题出现在G20杭州峰会上,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也为浙江金融改革提供了突破口。
为应对世界格局变化促进贸易发展,今年在首脑峰会前首次举办了G20贸易部长会议,所取得的促进包容性全球价值链和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这两大共识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贸易部长会议达成的贸易增长、投资政策原则和工作机制等三大重要政策文件成果,将为形成包容性全球价值链奠定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3日的B20峰会上,突出强调了“伙伴关系”的概念,强调伙伴精神是二十国集团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选择。在迎接新的世界经济挑战时,加强和巩固各国之间的“伙伴关系”,这个呼吁对于解决当前困扰经济增长乏力,增强各国合作和信心具有特别意义。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作为金融危机的副产品,社会与地缘政治危机不断加剧。本次G20峰会是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全球性问题亟待解决的背景下召开的。中国为本次峰会设置的“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将有助于统筹解决这两个问题。
G20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就是全球治理需要一个稳定的大环境,一个基本稳定的世界经济市场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全球战略稳定”。这种稳定并不是现成就有的,而是要努力争取,甚至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的。如果没有这个稳定,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还是一个从内向外的过程。王文指出,过去,中国解决好国内13亿人的温饱问题并走向小康社会,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当中国逐渐解决以上问题、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时,要有外向型的拓展,通过参与全球治理走向世界。“不仅是解决国内问题,还要通过各项政策,比如产能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帮助解决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责任感越来越强,历史使命感也越来越大。”
G20杭州峰会突出发展议题,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这在G20峰会史上,首次将发展议题放在宏观政策的突出地位,并且针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困境,更具体地化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等发展内容,首次注重创新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国际经贸合作机制,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G20峰会史上最多的30多项成果,从而为全球经济的长期发展注入活力,将产生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深刻影响。
“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应对危机采取的调整措施后劲不足,中国提出的结构性改革方案成为一大亮点,包括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不仅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提供了‘药方’,也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找到了‘钥匙’。”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负责人陈晓晨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一名智库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曾经连续3年参加B20峰会。他表示,习近平主席9月3日在B20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正式拉开了今年全球最重要峰会的帷幕,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期待中国将为全球治理提供怎样的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与思想。从习主席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找到重要答案,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创新、改革、发展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印记”。
杭州和中国另外一个城市苏州有“地下天堂”的美誉。这不仅体现在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经济实力,更是经济活力的现实折射。杭州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电商阿里里巴的总部,也涵育了另一著名民营企业哇哈哈。而这,恰恰是一些外国专家和智库学者的不解之处,他们从美国和西方的联邦政体出发,认为杭州这个极具活力的民营经济总部所在地,和北京的政治诉求存在着显然的不同。即如甘思德所认为的,北京和杭州这两座城市,不可能有一致的利益趋同性。
按照G20峰会的惯例,往往会讨论比较重要的几个议题,包括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等。今年的杭州G20峰会在继承议题设置的基础上又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对每个议题都有创新。“例如谈到增长的时候,我们更强调通过创新和路径改革的方式提供增长的新动能。”何帆举例说。
中国是G20的积极建设者,其对G20机制的贡献不仅源于在国内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更来自于对新型国际秩序的设计,以及追求国际社会互利共赢的实际行动。中国一方面承受着动能转化、结构调整的阵痛,一方面积极努力为世界发展、全球治理做出努力,这都体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国际责任的担当。
习近平主席9月3日在B20峰会上的讲话正式拉开了今年全球最重要峰会的帷幕,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期待中国将为全球治理提供怎样的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与中国思想。从习主席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找到重要答案,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创新、改革、发展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印记”,全世界屏住呼吸倾听中国的声音。
G20杭州峰会将于9月4-5日在杭州举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峰会设置了包括“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在内四大议题。此次峰会有几大看点尤为值得关注。
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深层次矛盾凸显、新的结构性问题不断涌现的复杂局面,全球经济协调的紧迫性已可比当年。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又到了一个转折点,如何摆脱长期的低迷不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如何有效地协调各国的政策,国际社会已经聚焦中国。
此次G20峰会首次将全球经济宏观政策协调的内容具体化为三个方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改革政策,努力摆脱以往传统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局限性,更加注重长短结合、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以及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的进步对世界经济复苏非常重要”。张燕玲说,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目前的GDP增长率在世界是领先的。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也证明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全球关注的经济问题上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方法,G20杭州峰会为世界分享中国的经验和方法提供了平台。
近期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8月末上海一手房销售量创历史新高,甚至出现了为获得首套房购房资格排队离婚的现象。在货币条件宽松、城市化持续推进的情况下,核心城市房价上涨具有合理性,但杠杆风险不容忽视。政府适度调控不仅有利于控制房地产市场风险,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