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发表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做出了回应,公报在“序言”部分说,“我们决心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开创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并达成了“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建设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更强劲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若干“杭州共识”。
杭州G20受到相当大的期许,不是因为杭州人杰地灵采茶姑娘貌美如花,虽然杭州确实人杰地灵而采茶姑娘的确貌美如花,而是因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低迷,国际政治形势十分涣散,全球意识形态充满撕裂,世界格局走向暧昧不明。G20是个峰会,是个首脑峰会,于是也决定了,这是一个框架性决议的协调机制,不可能对微观具体进行刻画。
9月5日,G20杭州峰会期间,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两国能源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联手稳定石油市场。可以说,这两个分别来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的两大产油国,已经意识到了全球油价暴跌对产油国财政的危害性,决定联合行动。不过,两国尚未就限制原油产量和结束生产过剩状态达成一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3日下午在杭州G20工商峰会(B20)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明确阐述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理解,倡议各方“推动杭州峰会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指出,G20的目标是让世界各国人民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特别是改善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
一场凝聚世界共识、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的G20杭州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列入议题,引发国际舆论关注。中国联合英国主持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向峰会提交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就全球发展绿色金融提出了一揽子可供G20和各国政府考虑的可选措施。G20杭州峰会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绿色催化剂。
中国的高速发展就像给全世界提供了「超市」一样的便利服务。美国、欧洲以及新兴国家经济体在享受中国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自身的改造、为这个转变进行必要的改革。可惜的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没有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在世界经济发生巨变的前夕和进程中及时调整各自的「结构」,解决面临的新的挑战。
金融危机过去8年,世界经济仍然复苏艰难。应对当前世界经济的挑战,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既要运用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政策工具做好短期风险防范,也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挖掘中长期增长潜力;既要保持总需求力度,也要改善供给质量。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因此出现波折,甚至出现了反全球化思潮。据统计,2008年以来,G20成员共推出3500多项保护主义政策,其中80%以上仍在执行。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的走向成为至关重要的全球治理议题。
近年来热炒的“修昔底德陷阱”说法,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古希腊的两个城邦国家雅典与斯巴达战争所作的总结: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依此类推,中国是“新崛起的大国”,美国是“现存大国”,两国之间爆发严重的冲突不可避免。
9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开幕式讲话中提出,“希望杭州峰会能够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从这一讲话中,不仅提出了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困难,要实现的目标,也希望中国智慧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药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负责人陈晓晨周二就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和第四次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成功主办的这次G20杭州峰会给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经历这场峰会洗礼后,2017年中国出任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后对促进金砖国家合作的推动将更值得期待。
“金九银十”在上一周期的楼市繁荣期,各线际城市是共享房价高企的市场蛋糕。但是在去库存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楼市则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现象。一线楼市一直热得发烫,不得不启动第一波的楼市调控。而在这种热传导下,周边卫星城市开始热起来,随后就是实施新一轮楼市调控的二线热点城市。
9月5日下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闭幕。在会后发布的峰会公报中,加快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也是其中重要的成果和共识。此前,中国在成为杭州G20主席国后便立刻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小组(IFA),并通过召开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加紧跟各成员国磋商如何进一步推进了国际金融架构的改革。
法治是指依法治理,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其在形式上要求具备“依法办事”的制度安排及相关的运行机制,在实现途径上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法治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法治是一种依法治理的良好社会治理状态。古人说,“法者,治之端也。”这里所说的“治”是指天下大治。
确立了继续推进全球化的信心,打造包容性世界经济。如今,西方发达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不足40%,不再是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供给侧。建设“一带一路”,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9月4日举行非正式会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并非“搭G20的便车”,在国际金融治理方面,金砖国家“正在引领G20”。王义桅表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建立就是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变革引领力量之一,这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制度设计贡献。
相比于中美两国元首的安纳伯格庄园会,以及北京APEC峰会时的瀛台夜话,本次“习奥会”西湖漫步意味深长。奥巴马总统步入他的任期之末,其对华战略已经定型。地缘政治层面,亚太再平衡战略带来的是从东海到南海地区的混乱,以及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经济战略层面,美国主导的TPP主要是为了防范中国制定贸易规则。“习奥会”达成的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被中美之间一些现实的矛盾冲突所冲淡。
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G20杭州峰会5日落下帷幕。本次峰会将中国智慧共享到全球经济治理当中,在创新增长、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包容性发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首次制定创新经济增长战略、结构性改革、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占全球GDP90%的G20,已成为各国协调全球宏观政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锐减的背景下,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G20杭州峰会即将举办,峰会设置了包括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鉴于今年G20贸易部长会议上获得多项成果,相信G20峰会将开启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提升全球价值链。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况,今年的杭州峰会,将会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中国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对此,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看来,未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结构性改革,而这种改革也是世界各国突破发展、开展合作的重要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