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8 作者: 王衍行
人类创造文明,靠的是通过实践和阅读两种手段,不断推动实践创造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对于实践与学习的重要性,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清代学者钱泳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伟大导师马克思认为:“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屋建瓴地指出:“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衍行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当代金融家2016年9期。
金融业日新月异,抓机遇与防风险,均强调一个“快”字。金融高管应通过快速阅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明辨是非。最为重要的是,在新经济时代,须以快速阅读造就创新思维,料事于未萌,占尽先机,以快制胜。
在知识内容碎片化、知识数量巨量化的数字时代,金融高管想获取真知灼见并非易事,甚至成了奢望,传统阅读模式已不适用,快速阅读成为金融高管拨云见日的新型利器。
人类创造文明,靠的是通过实践和阅读两种手段,不断推动实践创造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对于实践与学习的重要性,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清代学者钱泳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伟大导师马克思认为:“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屋建瓴地指出:“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面对金融领域翻天覆的变化,多数金融高管感到彷徨迷茫,只有少数金融高管得心应手,成功的金融高管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善于从实践或阅读中找到问题本质所在。
国内外金融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要在云诡波谲的复杂市场环境中驾驭好体量巨大的金融企业,给中国的金融高管提出了空前挑战。近些年,中国个别金融企业出现的巨亏事件、道德风险案件等,表明金融高管在数字时代阅读能力的欠缺或不足,而要弥补短板,就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及时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金融市场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才能睹始知终。若缺乏忧患意识,抑或自命不凡、自我封闭,自以为是,就会逐渐失去对市场变化的感知力和判断力,其结果是步趋他人之后尘,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若执迷不悟,则金融业将永无独立安定之日。
阅读和实践对于金融高管来说,如“鱼”与“熊掌”的关系,如何挤出时间阅读就成了摆在金融高管面前的题中要义。
当今的阅读,一“快”天下无难事。当卷帙浩繁的阅读资料扑面而来,葄枕图史式的阅读范式必然被取而代之。金融高管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信息、数据。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现实中不乏因阅读迟缓而付出惨痛代价的金融高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
金融业发展日新月异,抓机遇与防风险,均强调一个“快”字。“快”就是超前,也意味着领先。“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超前意味着机会来临的时候马上有动作,就更容易捷足先登,并成为市场的主导者,而不是追随者。
快速阅读的益处不一而足:一是阅读“快”才能增加思考的时间。孔子曾经告诫弟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快速阅读可以迅速完成由学向思的转换,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二是阅读“快”才能跟上创新步伐,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先开枪,后瞄准”时代,独占鳌头的创新往往决胜在速度上。三是“快”可以促使“知”与“行”的无缝衔接,减少知行合一的时滞。四是“快”是新经济领域竞争的真本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毋庸置疑,金融高管快速阅读具有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效果,金融是个高风险的行业,防范风险的秘诀在于防患于未然,金融高管利用快速阅读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为重要的是,在新经济时代,须以快速阅读造就创新思维,料事于未萌,占尽先机,以快制胜。
快速阅读是金融高管取胜利器,持此而行,无远弗届。(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