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地区中四大经济体按GDP规模排序依次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印尼。2016年四者GDP加起来合占一带一路地区比重为79%,2016-2021年这一比重将升至85%。其他国家GDP加起来合占一带一路地区比重为5%,2016-2021年这一比重将降至2%——也即是说,没有其他单个国家比这四个经济体大到足以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不能取得成功。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了近代以来中西体用、赶超西方的思维逻辑,成为世界领导型国家,不再纠缠于哪个外国月亮比中国圆——其实我们共一个月亮,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后,国际社会不只是抽象谈论中国崛起,而是“一带一路”。这就一下子把国际话语体系从近代几百年拉长到两千多年,解构了西方中心论,尤其是命运共同体超越普世价值,倡导人类共同价值。
沿着“一带一路”,文明的交流继续发生着变化,变化的方向则越来越朝向东方,越来越包容。经济学家们通过数据看到的是全球财富与贸易的流速与流向的变化,以及发展动力的转移,但活跃在数据背后的是观念与行为方式。变化固然是缓慢的,却有着顽强而持久的渗透力,它最终一定会形成可以勾勒出人类历史发展线条的浓重笔触。
“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为当今“发展缺位”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增长理念。如果将整个“一带一路”倡议比作人体,那么设施联通作为“骨架”支撑整个合作框架,贸易畅通作为“肌肉”能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持续发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融通——这个“血液”系统的支持。
在这次峰会上,中国将进一步向世界阐明自身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和角色,因为世界许多国家对于中国寄托了巨大的期望。中国在“一带一路”的中的贡献将由历史和国际社会来下结论,但是中国肯定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却一定是个尽职的救护员,尽责的以助人为己任的世界服务员。
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为当地产品进入中国乃至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多机会,通过贸易往来、要素流动和人才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也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发布会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央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极大地带动了沿线国家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在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立足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将“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过程,彰显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古老东方智慧。“一带一路”强调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的互互联互通,是引领新一轮全球化发展的新路经。
我们让这些技术以最快、最便宜的方式,成功地“嫁接”在中国这个巨大消费市场上,并生成了适应中国国情和习俗的消费模式,改善了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质量。老百姓高兴了,这是最大的成功。另外,我们也要冷静耐心地研发真正属于自己的“发明”,就像屠呦呦的“青蒿素”和袁隆平的“袁氏稻”。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一定可以迎来更多名副其实的发明。
再过两天时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要在北京举行。从三年多前习近平主席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到如今即将召开的盛会,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如何从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一起进入央视《解码“一带一路”》。
5月10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贡献》的文件。文件明确说明,“大洋洲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向延伸地区。”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主要在欧亚大陆及附近海域的丝绸之路,会在新时期延伸到大洋洲?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从各方面看,大洋洲都还是不为人知的宝藏,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特殊价值。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本周末拉开帷幕,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发起国和东道主,将迎接2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参会嘉宾涵盖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但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更为关键的是,它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
中国为非洲提供的贷款性质开发金融最早应用于中国-安哥拉合作项目,因此国际上也将“一揽子”的合作模式称为“安哥拉模式”,或者简称为 RFI 模式(即 Resources For Infrastructures,资源换基建模式)。接下来我们用这一典型案例来展示中非“一揽子”合作的全貌。
这是一场被朴槿惠丑闻倒逼而提前的大选。文在寅胜了,青瓦台再次迎来自由派(进步派)总统。考察韩国宪政史,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金泳三到金大中,从朴槿惠到文在寅,基本上是保守派和自由派轮流坐庄。前者主张强化美韩同盟和对朝强硬;后者力求在中美两强之间维持地缘政治的相对平衡,同时对朝维持接触甚至“阳光化”的政策。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一带一路”,就是“互联互通”!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
“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五大核心要素,倡导全新国际合作、文明融合模式,有助于克服全球化的负面因素,化解“逆全球化”思潮和民粹主义负能量,推动全球化在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及时调整方向,更多体现“包容、普惠、共享”精神,以扩大支持全球化的民意基础。
西藏自治区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内和对外双重内涵决定了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两个方向。西藏的发展与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同时,西藏也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是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
美国表示它支持民主和人权。它表示,希望中国能成功。事实是这些陈述不是真的。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不是基于对民主的支持。它是基于一个国家是否支持美国的政策。尤其是对于美国外交政策问题,特别是新保守派,有一个简单的目标,它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你的外交政策必须是支持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都会有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的对外大战略。以美国为例,始于1948年,旨在推进欧洲复苏、强化美欧关系的“马歇尔计划”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在这个进程中,该计划也一度受到过巨大的争议甚至挫折,但对美国20世纪国力发展领衔世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提出的基本原则,就是“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供给”指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管理模式等新财富形态,形成了新商业价值,创造了新需求。滕泰认为,一旦资本、资源、劳动开始向新供给集中,老产业的产能过剩将自然消除,整个经济不但恢复均衡,而且将开始新增长。
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是国际合作中前所未有的一个新事物,其主要新意在于:一是开放性,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国际组织共同参加;二是共商性,不需要国家主权的让渡,所有事务平等协商;三是包容性,“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不会取代或对抗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而是对现有合作机制的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