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黄震:必须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维护金融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黄震:必须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维护金融安全

发布时间:2017-05-24 作者: 黄震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驱动下的金融安全工作,需要加强有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加强有关软件系统安全性的检测和评价,并且对有关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安全性信息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要求,从而推动以金融机构为主体,以金融产品在技术条件下的安全为基础,然后通过有关的监管部门进行实时动态在线的监测、评价和预警,形成的风险识别机制、防控机制、管理机制。

  作者黄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22日中国金融信息网。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当前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各地如火如荼展开,金融科技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重要领域。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凸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


  从国际经验教训来说,某大国曾通过国际支付结算系统对其他国家实施金融制裁,造成了严重危害金融安全的影响。因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创新驱动下,跨境支付结算系统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与金融安全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把住了发展大势。经验告诉我们,在技术变革时代,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必须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和加强技术手段才能实现。


  最近与金融安全领域相关的重要事项有三:一是准备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提出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金融等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得到格外重视;二是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三是网信办日前对网络安全产品与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和一行三会正在进行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排查和治理整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现在我们不能靠人盯人、人管人来做好金融安全工作,如今金融行业是在互联网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上运行,金融产品日益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基础设施与金融生态下做好金融安全工作,必须用技术的手段来保障金融安全和整个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


  金融安全技术变革,要求我们必须从技术的角度来夯实金融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去年笔者提出“金融安全科技”的概念,它与“金融科技”、“安全科技”和“监管科技”既密切相关又略有差别,属于三者交叉叠加而形成的底层概念。加强金融安全科技的研究,就是希望基于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的基础设施和网络数据服务,进行金融安全性的技术检测和评价,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监测发现金融市场的隐患和风险,相应地进行有关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全民的金融安全、金融风险的教育普及工作,形成一整套新技术时代的金融安全网,维护经济运行体系和秩序,保障金融生态的安全运行。


  维护金融安全科技的工作,需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金融监管的要求: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在中国经济日益金融化、金融日益网络化的生态条件下,通过技术保障实现金融安全,就有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技术、市场、法律、监管一体化的构建。


  在这里,要发挥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政策、监管、产业以及技术开发各方的联动、协调,基于技术路径来提供保证和推动金融安全。在新技术条件下要用上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实现对金融风险隐患的识别、量化、监测、预警和防范。对于金融安全的多重屏障的设计运用疗程化技术手段,在各个层级上进行隔离和防范。同时通过网络安全的措施、软件安全的措施、数据安全的措施等进行层层保护。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驱动下的金融安全工作,需要加强有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加强有关软件系统安全性的检测和评价,并且对有关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安全性信息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要求,从而推动以金融机构为主体,以金融产品在技术条件下的安全为基础,然后通过有关的监管部门进行实时动态在线的监测、评价和预警,形成的风险识别机制、防控机制、管理机制。


  最后,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保障所有的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有对于金融安全状况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让移动智能手机成为金融消费者权利保障的实现通道,建立一套全民金融安全的教育、防护体系,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只有这样才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变成全民金融安全的自觉行动,将《网络安全法》变成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法律保障。(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