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近两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就我所知,目前对工匠精神有两个不同的解读。第一个解读源自《工匠精神》这本书,作者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亚力克·福奇。简言之,工匠精神有三个核心内涵:创新性、无目的性和破坏性。在福奇看来,工匠要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做出全新的东西,但做之前没有明确的目的,且做出来的东西往往会打破现有的格局。
8月25日,北欧国家驻华使馆代表团到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就杭州G20和未来G20的发展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首先,人大重阳首席经济学家何帆分享了对杭州G20峰会的展望与见解,指出了三点会上可能重点讨论的议题。第一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第二是投资与贸易,促进多边贸易与跨国投资;第三是发展问题,特别是加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G20被定位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理论上表明G20应该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具有“顶层设计机制”的地位,包括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在内的各类全球性经济治理改革都要由G20来推动。事实上G20六年来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然而如今却面临在IMF改革遇阻事态中几乎束手无策,针对“额外增长2个百分点”目标缺乏制约手段的困境。全球治理目标如何完成?这是全球治理能力危机的体现。
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编著的三本G20专著图书即将上市发行,分别为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G20——同舟共济,合作共赢》、《G20问与答》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这是人大重阳作为官方指定的2016年G20智库峰会共同牵头智库所贡献的智力成果,更是中国智库主导全球G20研究的有力佐证。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驱车行驶,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一片青翠的山丘环绕着村庄,村旁有一条小河边流过。略显狭窄的主干道看起来格外干净,道路两边是一栋栋相隔适宜的二层小楼,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精心打理过的菜园。我们接下来要调研的企业离这个村庄不远,就在同一个山沟沟里。
人大重阳外籍高级研究员约翰科顿(John Kirton)首先回顾了G20走过的历程,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并指出,2016年杭州峰会可能将标志着G20迈入第四个阶段——创新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一个标志就是G20与联合国议程更加紧密相关。人大重阳研究员陈晓晨在发言中提出了“4个I”、“4个H”和“4个F”——即当前世界经济与G20面临的4个不平衡、G20杭州峰会为解决这些不平衡而凸显的4个亮点、展望未来的4个方向。
时近九月,西湖畔杭州城就要迎来自己的“G20”时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中国人心目中的杭州,或多或少都会被寄托着一份柔软的情怀吧。而G20峰会是新兴的国际治理机制诞生的舞台,G20与杭州,如写意山水卷轴嵌入未来现代主义,迥异的画风交融,总能泛起一些历史的涟漪。
多边经济组织是全球治理的根本基础,在全球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取得成效,多边经济组织的合法性必须得到所有各方的承认。反过来,这也要求它们的治理结构体现出各经济体相对权重的变化,特别是要反映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此外,在确保这些经济组织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要保证决策的有效和及时性,尽量避免造成国际政治谈判僵局。
经济增长起源于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对更多消费选择的追求甚至为实现世代相传的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为此,人们努力提高生产率,以达到增加个人收入的目的。显然,经济增长过程总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新产品发明出来,就会将旧产品排挤出市场。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资源节约技术的应用。
王文从G20的历史、功用、G20与中国以及本届G20峰会看点等角度,介绍了近年来人大重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顶层设计的博弈与经历,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与现场听众形成了轻松的互动氛围,也在故事中阐释了本届G20峰会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学术合作部副主任崔悦参加了上述讲座。
种种迹象表明,过去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过时,不能与时俱进,现在迫切需要构建新的国际秩序。例如,虽然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联合国已适应不了时代的需求,其弊端也在逐渐暴露。
北京时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与全体参事、馆员座谈。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茂春获任国务院参事。
G20领导人论坛是及时解决重大经济问题的高端论坛。它既是一个管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工具,也是鼓励工业化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交流的非正式场合。G20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对保持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平衡增长尤其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它的功效,与会国家应该对彼此的共同利益有更清晰的理解,同时必须对各自所做的承诺更加负责。
8月21日,“中美关系的未来”闭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黄仁伟教授主持,与会嘉宾围绕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中美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双方应当更加重视管控分歧。
8月16日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陈忠阳的讲座“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与挑战”,即人大重阳系列讲座第72期开讲。陈忠阳教授在讲座中分享了他对风险管理的理解。
进入新世纪,国际体系发生历史性转折。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过去由西方来治理这个世界,向东西方共同治理世界转变。东西方共同治理的特征就是中国力量上升,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它对国际体系和世界格局的演变产生历史性的影响。当然,西方发达国家占世界经济G20的总量比例不断的下降,G7只有40%多,所以世界需要一个更加平衡,反映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变化的全球治理平台。
在调研坦桑尼亚中资东奥服装厂的活动中,坦桑尼亚总理马贾利瓦出席,做了重要讲话,表达了对中国的感谢与中国发展经验尤其是经济特区的羡慕与效仿之情,以及对中国南海政策的支持。人大重阳在第一次时间得到演讲稿原文并做了翻译,现将原文刊出。
8月9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主办的“中非公共外交论坛”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成功举行。中非与会者围绕“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稳步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坦诚的讨论。一些嘉宾直言了当前中国与非洲在公共外交领域存在的短板,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
2016年8月9日,国防大学科研部计划指导部陈昱澍副部长、刘群教授和阎德东参谋一行访问人大重阳。人大重阳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产业研究部副主任相均泳、宏观研究部研究员卞永祖、产业研究部国际合作项目主管杨凡欣与陈昱澍副部长三人展开研讨,围绕“新型智库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从业者组成,基本定位是要打造“一带一路”的“网络型智库”,成为“一带一路”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孵化平台,聚智慧、聚资源,推动“一带一路”早期成果与标志性项目的落地。2015年8月8日,由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凤凰国际智库、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了“一带一路百人论坛首届论坛”,来自政界、高校、智库和企业等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参与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