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胜军和人大重阳项目副主管杨福鼎一行受邀拜访国家汉办。汉办党委书记、副主任马箭飞教授,政策法规处处长王甬等人出席,双方就公共外交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3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京发布了 “中国财税研究报告”系列第二期——《建立现代增值税制 “营改增” 改革效果评价报告》。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马光荣作了报告简介。
2017年3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新版英文网站正式上线运行,新版英文网站根据国际主流阅读习惯,采用互联网新技术,表达方式上力求简约大气,符合当前国际发展潮流。整体设计采取宽屏大图形式,突出视觉效果。各大版块清晰排列,区分明确又相互呼应,助力人大重阳对外传播。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也思考了很久,思考的结果是:要向人大代表们看齐,带着问题去听、去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的“年度述职”,因此,人大代表们的角度,就是要看政府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对于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推动全球经济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继2015年10月在伦敦举办首届“中英发展论坛”之后,3月2-3日,以“中国与世界: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英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英国国际发展部、英国牛津大学联合举办,论坛为期两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英国国际发展部常务副部长马克·洛科克出席了2日上午的开幕式并致辞。
2月2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京发布了首期"中国财税研究报告"——《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建立结构性财政平衡》。报告指出,从1978年到2016年的过去38年期间,我国财政赤字逐年上升,这一方面预示了结构性财政缺口在逐年扩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近年来稳步推行的积极财政货币政策的结果。
“智库热”严格说起来是近三年的事。急速地学习、急速地转型成为各智库这几年的头等大事,但中央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究竟怎么建,不少人心里并没有底,少量关于国外智库建设经验也无法照搬,实践中急需适合中国智库建设的理论与技术出现。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启动一年有余,如何有效落实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仍是当前国际社会的讨论热点。联合国环境署首席科学家刘健先生、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IEMP)中方主任的张林秀女士分享了联合国环境署和中国有关可持续发展、南南合作的工作和经验,并深入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可持续发展合作带来的机遇。
2月26日上午,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里奥·埃斯特万(Mario Esteban)到访人大重阳,与人大重阳产业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相均泳和学术合作部项目副主管、助理研究员杨福鼎就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2月24日上午,罗马俱乐部秘书长Graeme Maxton(格雷姆·马克斯顿)一行到访人大重阳,就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等议题与人大重阳进行了交流。罗马俱乐部最有影响力的报告是发表于1972年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是迄今为止有关环境问题最畅销的出版物。
智库人才培养是以学科建设支撑人才持续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等学者发出呼吁:创建一套符合智库特点的人才机制,建立有利于产出高质量政策建议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专题研讨会24日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93家智库和研究机构代表200余人出席会议。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金鑫主持会议。
《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的专著。该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带一路”时代的全球化、文明、战略、经济、政治、外交逻辑,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所展示的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该书还认为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五通”之精髓,正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和共同复兴,开创包容性全球化。
陈晓晨在发言中向在场的美国听众介绍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并阐述了中国视角下的全球治理的内涵与外延。他认为,中国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都到了积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的阶段,其目的是推动建立开放经济的全球大环境,促进全球规则向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王文院长向大使先生介绍了中国近年在对外贸易和金融投资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升。中国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把“一带一路”作为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希望通过给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共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日前入选2017德国G20观察平台咨询委员会(G20 Insights Platform - Advisory Board)唯一中方委员,与其他五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咨询委员会,共同商议和评定T20的各项政策建议。其他五位委员包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G20 研究项目联席主任John Kirton,德国发展研究所(DIE)所长Dirk Messner,阿根廷促进公平与增长公共政策实施中心(CIPPEC)执行董事Julia Pomares,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主席Dennis J. Snower,印度TERI大学副校长Leena Srivastava。
2月13日,“中美关系与全球化”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主讲人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教授认为,特朗普就任以后,其所代表的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有席卷全球的危险,中美关系和全球化进程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中国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审慎处理中美关系,统筹推动全球化,主动纠偏。
由《国家智库》编辑部、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中国青年网、公学网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智库十大事件》日前发布,其中的三大事件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相关。人大重阳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2016年先后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与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联合主办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以及作为T20的三家共同牵头智库之一主办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
在谈及“一带一路”倡议时,梅松认为“一带一路”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倡议,它能够推动欧亚区域经贸的发展。瑞典商界也希望能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合作中去。梅松还表示非常期待将于今年五月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会谈在友好轻松的气氛中结束。双方一致表示将继续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宏观研究部研究助理艾玮宁,学术合作部实习生罗天艺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