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阿根廷驻华大使盖铁戈(Diego Ramiro Guelar)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一行三人进行了亲切会谈,双方就全球治理、“一带一路”、中阿文化体育交流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盖铁戈大使在会谈中提到,中阿双边关系乃至中国和南美地区关系是重要的区域关系。阿根廷虽然与中国远隔万里,但两国建立起了紧密联系。
周西蒙提到:“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支撑房地产价格的刚需因素仍比较强大,而且澳大利亚核心区域(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等)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很大,国外置业的比例短期内可能会有波动,但长期看依然会处在相当的高位,未来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幅度或将保持在高位区间。”
作为伊朗和中东问题专家,萨尼基泽先生提到,当前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对抗已经愈演愈烈,叙利亚问题、伊朗问题、穆斯林问题、阿富汗问题等都可能演变成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当前世界已无明显的地理国界的概念,任何一个冲突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当前的全球格局和发展走势。
南太岛国还有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他们虽然国小民寡,但坐拥票数优势,在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上是一支谁都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实行“一国一票”制度的联合国中,南太岛国占据12个会员国,而且往往集体抱团,有能力发出足够响亮的声音。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南太岛国在海洋环境变化问题上处于第一线,拥有足够的发言权。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邀请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Andrey Denisov)就“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做公开演讲。并与人大重阳赴俄调研团成员围绕“莫斯科归来看中俄关系和金融合作”主题,探寻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对金融合作,提出具有现实性、建设性、长远性和可操作性的智库建议。
作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富裕的总统,特朗普家产一直是全球舆论界与研究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对“特朗普”现象的研究首先离不开对特朗普个人财富版图的分析。从更广阔的财富政治学视角看,一部美国历任总统的个人财务史,也是一部透视美国开国以来各个社会阶段经济和政治深刻变革的历史。可以说,特朗普上台既是美国总统个人财富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也是美国政治“富豪化”的重要标志。
4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邀请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Andrey Denisov)就“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做公开演讲,并与人大重阳赴俄调研团成员围绕“莫斯科归来看中俄关系和金融合作”主题,探寻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对金融合作提出具有现实性、建设性、长远性和可操作性的智库建议。
4月15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承办的“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峰会”在北京举办。来自绿金委成员机构和相关单位的5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4月15日,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峰会在京召开。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顾问张红力在会上表示,绿色发展将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重要方向,而绿色金融将推动引领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
4月15日,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峰会在京召开。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大山在会上表示,建议出台绿色金融相关细化扶持政策以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扶持支持力度。刘大山指出,当前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产业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投资需求超过20万亿元政府财政提供资金通常只占10%到15%。
4月15日,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峰会在京召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盛和泰在会上建议,把“绿色保险”纳入到整个绿色治理体系当中;把金融和保险资金,作为延伸保险产业链,成为推动绿色产业资本的支持重要手段。
4月15日,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峰会在京召开。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顾问陈雨露在会上表示,中国绿色金融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构建完善高效绿色金融体系仍大量工作要做。接下来,要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更好的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力量,找准突破口,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绿色金融发展的市场吸引力。
在讲授中,陈晓晨全面介绍了“一带一路”的内涵、外延、背景、宗旨、内容与实施方式,强调“一带一路”旨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由此,他着重指出,非洲最能体现聚焦发展的涵义,因而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结合自身在非洲大陆实地调研的经历,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非洲发展的瓶颈,也是“一带一路”与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的优先领域,应当以可持续、包容性的方式实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昨天下午在京举行以“丝绸之路起源与发展的中国视角”为题的讲座,邀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迎胜向听众们分享“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兴衰,并结合当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发表了他的见解。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昨天下午举行的“丝绸之路起源与发展的中国视角”讲座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清史研究所满文文献中心主任乌云毕力格在发言中表示,古丝绸之路的本质是东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承,而当今“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与沿线国家人文政治领域的研究与沟通。
4月10日下午,美亚基金会会长、前美国陆军准将理查德o奎克(Richard Gilbert Quick)带领的美国国会议员高级助手代表团一行十四人,到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双方就中美关系,特别是特朗普政府下两国关系的走向和中美经贸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张屹峰认为,地区研究应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过程做出积极贡献,促进整体规划在每个地区的落地和实施,实现整体性融通。顾炜认为,国内智库在请进来和走出去方面面临着一些阻碍合作深化的问题,应该加强国内智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机制合作。
陈晓晨表示,南太平洋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大方向之一;正如本次研讨会主题,理解"一带一路"南太平洋方向建设,必须放在全球治理的框架下。他认为,"南太平洋方向"是扩大了的"南太"。在评估了重要性、进展与挑战后,他着重强调,"一带一路"南太平洋方向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全面理解发展的内涵,包括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等。
4月9日晚,中国人民大学赴美调研团成果报告会,即"人大重阳系列讲座第83期:赴美调研归来看`习特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赵锡军教授,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教授,人大重阳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陈晨晨等调研团成员在会上做专题演讲并回答了相关问题。
2017年4月2日至5日,中国人民大学赴美调研团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和美国中西部重镇丹佛市调研,密集会见多家著名智库的五十多位政商精英,并举行公开宣讲会,聚焦“习特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及长远的中美关系,深度摸底,高效对话。在“习特会”前的三天时间内,调研团厘清了特殊时期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最新思路,对美国社会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政策与价值理念,为把握和开展下一轮中美关系做出了高校智库的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