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6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迎来俄、中亚五国、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国的学者,这场名为“12国智库论坛”的讨论话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尽管各国都制定了战略,如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的“欧亚经济一体化”,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跨欧亚运输计划”等,但毋庸置疑的是,世界各国追求互利共赢、民心相通、经济融合,将是共同的价值与目标。
在昨日(7月2日)中国央行的新闻记者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建伟称,香港应该珍惜目前在人民币跨境业务上的优势,目前香港占有53%的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份额,这块蛋糕在不断成长,香港吃不吃看自己。央行表示,下一步将同香港监管局积极研究调整香港市民人民币2万元兑换上限。但央行未确定日程表,称最关键是好好研究调整时机。
6月28日在北京发布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研究报告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实施三步走战略,预计可在2049年初步建成。这份报告是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12国智库论坛”上发布的,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后,中国智库首份关于丝路经济带的研究报告。
证监会7月1日公布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13年)》。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年报致辞中表示,在暂停13个月后,证监会于2013年11月重启新股发行上市工作,恢复了资本市场基础功能,保持了市场平稳运行,并为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体制,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做了准备和铺垫。
截止目前,已有1000多家(次)媒体报道了人大重阳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12国智库论坛。新华社、人民日报做了专题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均在首页显著位置刊登论坛相关消息,其中人民网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国内中财办、外交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新疆自治区、甘肃、云南等单位,国际上美国、印度、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驻华使馆均派代表听会。俄罗斯杜马议员助理、中亚五国及阿富汗总统办公厅代表也出席了论坛。今天先为您奉上部分视频报道。
27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十二国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马苏德·哈立德在论坛上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涉及两个角度既要要确保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还应保证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能超过古代的成就。
27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十二国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外交学院副院长亚历山大·卢金在开幕式上表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促进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多边经济合作,以及在上合组织领导下与其他国际组织的类似项目的合作,这有利于最大化地集中资金与资源,推动中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并防范非区域势力的政治干扰。
中国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定会带动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西部的发展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日显重要,向欧亚腹地开放的战略必然会伴随着中国西部的大发展。一百多年前英国地缘政治专家麦金利曾经预言,包括中国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的决胜点,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是代表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力求走出传统国际政治窠臼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与欧亚更为广阔的区域联合起来,共同繁荣的战略预言。所以,我们期待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给中国和欧亚大陆带来更大的繁荣,为世界人民造福。
27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十二国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马赫迪·萨法里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丝绸之路可以看成是一条多样化的经济贸易路线,则这条路线或许可以逐渐繁荣,并建立起一个新经济区。以下是马赫迪·萨法里的发言实录。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周素雅 谭翀)6月27-2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京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国的40多名智库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的诸多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与闭门研讨。塔吉克斯坦经贸部经济学研究所宏观经济系主任科加曼马德?乌马罗夫表示,区域一体化本身并非一定合理,欧洲一体化的危机间接证明了经济全球化模式的脆弱,要警惕欧盟危机破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27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十二国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在论坛上表示,巨大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同时将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世界体系的新重心。
【环球网综合报道】6月27-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首次“丝绸之路经济带”12国智库论坛在京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12国的智库代表出席了这场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重大研讨会。12国40多名智库学者开了一天的闭门会,会议谢绝普通记者的进入,但记者仍然从会议论文集中看到一些精彩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27日在北京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近30亿人口,将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世界体系的新重心。陈雨露是在27日开幕的“丝绸之路经济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作如上表述的。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是中国召开的首次12国智库“丝绸之路经济带”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发布了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智库研究报告。报告中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年初步建成。
27日,“丝绸之路经济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京正式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国的40多名智库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的诸多议题进行坦诚交流与闭门研讨。在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致开幕词,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伊朗驻华大使马赫迪·萨法里等四人随后发表了主旨演讲。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
“稳增长、新型城镇化、简政放权、定向降准、打破“玻璃门”……热词迭出,折射出今年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中央政府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出现了诸多新亮点。
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问题到底有多大?当然比以前高了,因为以前没有这种资金断裂、债务违约的事件,现在有了,从无到有冲击会比较大,但是,判断风险不能简单将个别事件放大看,这种个别事件都是微观上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所谓的个别信用事件经常会发生。从宏观看,从政府债务水平以及赤字水平看,都不是很高。而且,不能只看债务端,还要看资产端。
2014年各地区金融业将按照“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继续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推动市场融资多元化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能力。
国内P2P行业已经完全名实不符,真正做个人对个人的直接贷款平台服务的少之又少。但与普通的民间借贷相比,P2P近年来已经被包装得相当“高大上”,其危害性也更隐蔽:一是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俨然一幅“舍我其谁”的金融新贵模样;二是借着“普惠金融”名义,宣称为普通民众提供低风险高回报的服务;利用复杂的资金池等模式设计各种理财产品,让人看得云里雾里,HOLD住那些不明真相的民众。
在中国式“旋转门”的基础上,智库就能够和善于运用退休且仍精力充沛的老干部。在目前的退休人事机制中,中国完全能涌现大量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那样年愈90岁仍能为国家利益鞠躬尽瘁的优秀老干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拥有政府关系、品牌打造、报告质量、写作水平等多种能力与经验,需要构建老、中、青综合型的人才队伍,以及一整套激励、淘汰、考核、规划、管理等内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