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1000多家(次)媒体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12国智库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1000多家(次)媒体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12国智库论坛

发布时间:2014-07-02 作者:  

截止目前,已有1000多家(次)媒体报道了人大重阳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12国智库论坛。新华社、人民日报做了专题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均在首页显著位置刊登论坛相关消息,其中人民网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国内中财办、外交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新疆自治区、甘肃、云南等单位,国际上美国、印度、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驻华使馆均派代表听会。俄罗斯杜马议员助理、中亚五国及阿富汗总统办公厅代表也出席了论坛。今天先为您奉上部分视频报道。

 

人民网首页:“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十二国智库论坛


 

人民网专题报道:“12国智库在京呼吁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


 

人民网财经首页报道十二国智库论坛


 

中国新闻网首页:“人大校长:丝绸之路经济带涉30亿人 将成世界新重心

 

 

大公网首页:丝路建设面临地缘政治挑战,四大联盟逐鹿中亚


 

 

大公网专题报道十二国智库论坛及中国首份智库丝路报告


 

环球网首页报道12国智库论坛学者观点


 

中国经济时报整版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


 

新疆都市报第二版整版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预计2049年初步建成


 

新疆都市报第三版整版报道:“人大校长:丝绸之路将成世界重心”


 

央视俄语频道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进行报道  


 

中新视频: 人大学者认为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是失败的


 

第一视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京开幕


 

凤凰视频:北京智库预计丝路经济带2049年初步建成


  截止目前,已有1000多家(次)媒体报道了人大重阳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12国智库论坛。新华社、人民日报做了专题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均在首页显著位置刊登论坛相关消息,其中人民网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国内中财办、外交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新疆自治区、甘肃、云南等单位,国际上美国、印度、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驻华使馆均派代表听会。俄罗斯杜马议员助理、中亚五国及阿富汗总统办公厅代表也出席了论坛。

 

 

12国智库在京呼吁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夏晓伦 谭翀)27日,“丝绸之路经济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京正式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国的40多名智库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的诸多议题进行坦诚交流与闭门研讨。在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致开幕词,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伊朗驻华大使马赫迪·萨法里等四人随后发表了主旨演讲。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

 
  陈雨露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地理范围而言比世界上正在推动的几个跨大洋跨大洲的自由贸易区框架要小,但是从合作潜力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人口近30亿,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巨大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同时将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世界体系的新重心。

 
  陈雨露同时提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目前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阻碍,包括区域内多种合作框架间的不协调以及区域外部力量的压力等,类似挑拨式、误读式的国际舆论与氛围也不时出现,影响着区域内国家之间的互信。但这些困难和阻碍都是局部的和暂时的,可以通过加强全面沟通、增信释疑得到解决,而这离不开各国智库界之间的深入对话与良性互动。

 
  陈雨露指出,习近平所提出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畅通”是从治理机制、交通网络、制度设计、金融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目标。特别是在治理机制方面,政策沟通应基于理念共识、决策共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远远超过一般的自贸区,他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人类文明交往纽带,各国智库层面应促进从官方到民间形成广泛的“丝路精神”共识,营造决策共赏的良好氛围。他最后向与会嘉宾呼吁,建立智库层面的常态化合作机制,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实现亚欧大陆的长期共赢。

 
  随后两位大使分别从本国的角度讲了他们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解。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在发言时表示,由于中巴两国地缘上的临近和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两国的合作精神必将延续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计划与实施。他在发言时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确保其未来的可行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在政策制定及政策执行上具有独创性。如增进相关国家的合作和友好往来;推动区域协调包括商品交易、税收等更具体系的法律法规;提高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更好的交通联结;促进货币流通,在金融领域达成更多合作等。

 
  伊朗驻华大使马赫迪·萨法里认为,由于伊朗在新丝绸之路的角色和位置都相对处于核心地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从中国的西部开始,穿越中亚国家,到达伊朗。并从伊朗开始,向三个方向继续延伸:向南覆盖波斯湾国家并穿过公海到达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地区;向西通过伊拉克和叙利亚到达地中海进而延伸到地中海周边和欧洲疆域;向东穿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次大陆国家。

 
  开幕式上,前中国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则是从国际战略格局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实行“战略东移”,中国的东翼遭遇到来自美国和美日同盟的巨大压力。这种情况下,中国打开西部的大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发掘自己的战略空间,既是中国与中西亚地区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中国东西两翼战略的“再平衡”。因此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实质上是为中国确定了一个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的战略方向,把这一战略方向发展好,对中国的能源安全、贸易安全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外交学院副院长亚历山大·卢金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是俄罗斯的重要睦邻,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中国国土的辽阔、中俄共同国界线的长度、还在于中国对于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未来发展的可能影响。中国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区域合作伙伴,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中国和俄罗斯一道促进中亚地区的问题的解决:与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斗争,支持当地世俗制度,促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他借用普京总统2014年5月在联合声明中提到的,“俄方认为中国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性,并高度评价中方在计划落实过程中考虑到俄方的利益。”


  据悉,此次会议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后,中国智库首次召集沿途国家智库参与的务实研讨会,也是中国召开的首次12国智库“丝绸之路经济带”会议。

 
  6月28日,在会议结束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还将发表中国首份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智库报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途径》。据公开资料显示,人大重阳现已邀聘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45名国内外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近30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首份智库丝路报告:丝路经济带可在35年内初步建成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夏晓伦谭翀)6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京落下帷幕。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国的40多名智库学者。他们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的诸多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与闭门研讨。会议结束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发布了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智库研究报告。报告中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年初步建成。 


       该报告首先从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实出发,讲述了丝绸之路的极端重要性。丝绸之路经济带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除美国、日本和巴西之外都在这条经济带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55%左右,拥有世界总人口的大约70%和世界已知能源资源的75%左右。这样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

      报告中提到,麦金德“心脏地带”的断言经其学生布热津斯基发扬,使中亚成为了各大国势力念念不忘的必争之地,各大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战略,有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的“欧亚经济一体化”,欧盟主导的合作与援助计划,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跨欧亚运输计划,土耳其发起的“现代丝绸之路”计划等。报告认为,相比于其他大国的“心脏地带”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并非仅是从倡导国家的需求出发的地缘战略,而是互利互赢,并且是有着更高价值追求的长期共同发展计划。所以课题组在综合各种资料后认为,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表示欢迎,丝绸之路经济带拟实现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能为中亚国家推进国家构建和加强对外联系提供重要收益。中东国家对中国的倡议也持欢迎态度。伊朗也希望向西开放的陆上丝绸之路建成后,能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中东欧亦有不少官员学者对丝路经济带的倡议表现积极。

      报告认为,即使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面临着区域外部力量的压力,一些国际媒体与专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区进行了“零和博弈”式的解读,将共同利益的建设视为是大国的势力争夺,将区域内国家的合作视为“貌合神离”,但总体而言,区域内主要国家对这一倡议的理解和赞同多于疑虑和反对。毕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根本在于民心相通,在此基础上可以包括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教育、安全等各类事务的沟通、合作,绝不局限于某些领域,并且它是一项着眼长远、号召各国长期参与的全面规划。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想通)建议,在五“通”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可以将具体措施细化为十“共”。即政策沟通应包括理念共识、决策共商。道路联通应包括设施共建、资源共享。贸易畅通应包括关税共同、规则共议。货币流通应包括汇率共浮、信息共享。民心相通应包括文化共存、价值共惠。建好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集思广益,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打造各参与方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报告最后也给出了建成丝绸之路的时间预估。报告中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年初步建成。从现在起到2016年为战略动员阶段,主要分为国内动员和国际动员。在2016年到2021年为战略规划期。在战略动员的基础上,由主要大国牵头成立协调小组,开始厘清已有的合作机制中的各种标准,推动各领域标准的统一与施行范围的拓展。例如,可设立政策协调小组、基础设施小组、能源与贸易小组、货币金融小组及文化多样性小组,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以及中亚、南亚、中东、中东欧国家广泛参与到各协调小组的磋商之中,来共同制定机制协调与仲裁、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一体化政策、货币金融合作及文化交流与人力建设等方面的规则。争取到2021年能够搭成基本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部治理框架。从2021年到2049年为战略施行期。对内设立官方理事会和秘书处等常设机构,对外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亚开发银行及各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全面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一体化、人力资源与行政能力建设、货币金融安全网建设等方面的规划,不断推进和夯实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五大支柱的基础。


       本次报告课题组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亲自挂帅,汇集了还自国务院、中央党校、商务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财经》杂志等9家机构近20位专家的集体智慧,八易其稿,数轮评估,历经半年的时间最终完成。


  据悉,此份报告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后,中国智库首份关于丝路经济带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也是在中国智库首次召集12国智库参与的务实研讨会结尾公布的。

  报告发布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在接受采访时说,该报告只是代表着中国部分智库学者的初步看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长期的国际沟通与民心交流,以智库论坛为平台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近年来崛起速度相当快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国际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2013年夏季,该智库首次举办20国智库论坛,就G20议题召集了诸多大国的智库参加,对全球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公开资料显示,人大重阳现已邀聘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45名国内外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近30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被许多舆论认为是“相当活跃的中国智库”。(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相关报道


  人民网专题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

  中国新闻网:人大校长:丝绸之路经济带涉30亿人 将成世界新重心

  中国网:12国智库在京呼吁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

  环球网:12国智库在京呼吁: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

  新华网:12国专家在京探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

  搜狐网:12国专家在京探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

  网易新闻:12国智库在京呼吁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

  凤凰网:12国专家在京探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

  财经网:12国智库在京呼吁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

  中国新闻网: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分三步走 预计2049年初步建成

  网易:中国首份智库丝路报告:丝路经济带可在35年内初步建成

  中国经济网: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分三步走 预计2049年初步建成

  凤凰网: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分三步走 预计2049年初步建成

  环球网:中国首份智库丝路报告:丝路可在35年内初步建成

  21CN新闻: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分三步走 预计2049年初步建成

  和讯网: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分三步走 预计2049年初步建成

  海外网: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分三步走 预计2049年初步建成

      中国经济时报:丝绸之路建设需凝聚各国理念共识

      新疆都市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新经济大动脉

      中国产经新闻:12国智库在京探讨“新丝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