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个没有特殊自然资源的国家会决定去买下另外一个国家?其中的一种可能性当然是新殖民主义思想,像是欧洲殖民主义时代那种纯粹对大国实力的渴求。但如今的状况已经不同,现在欧洲国家拥有了技术上的优势可保证它们的支配地位。中国和其他非石油产出新兴市场国家正在迅速发展,当然证据都表明,一旦这些国家追赶上了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以及生活水平,那么其高速发展也自然会走到尽头。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传播起到了基础性的平等化作用:一旦当后发展国家追赶上了发达国家,那么这些国家也就不会再高速发展。
7月29日下午,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李霞、中国网财经中心总编辑张世福等财经小组一行莅临人大重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与几位客人进行座谈会。王文简要介绍了人大重阳的概况及发展历程,李霞副总编也介绍了外文局成立财经小组的情况。双方讨论认为人大重阳与外文局今后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智库学者在中国太缺少了,不是随便一个学者就能当智库学者。智库型人才,第一个必须要有统合能力,比如我们金融研究院,还包括有大量媒体、政府、互联网、法律等。所以,第一需要有知识的统合,第二还要有情怀,把这个工作当成打工,那不行,智库学者必须要有高度的对这个现实和国家的一种情怀。所以我说智库学者有“三条命”,普通人只有一条命,那就是性命,优秀的人还有一个命,是生命,智库学者我认为还有第三条命,即使命。
《中国震撼》出版后反响不小,不少地方请我去演讲,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和听众进行互动,每次我都告诉听众:什么问题都可以提,而且越尖锐越好,要公开辩论也可以。今天国内一些人还天天在贬低自己的国家,开口闭口西方如何,对于真正了解西方的人,着实有点贻笑大方。其实西方也好,中国也好,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今天的中国人对西方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而是要平视,唯有平视才能把自己和对方都看得比较清楚、比较准确,才不会被别人随便忽悠。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将始于户籍制度改革。在此指引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7月30日正式发布,作为《意见》的一个亮点,“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引发舆论热议。
财富分配已成为时下最广泛讨论和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其漫长的演进过程呢?私有资本的不断积累真如卡尔·马克思在19世纪预言的那样,将导致财富被少数人掌握吗?或者如西蒙·库兹涅茨在20世纪所设想的那样,增长、竞争与技术进步之间的不断博弈将会逐渐降低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程度,促进其更加和谐地发展?我们对财富和收入从18世纪演变至今真正了解多少?当下,我们从中又可以汲取怎样的经验呢?
一旦当财富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门槛后,资产组合管理和风险调整机会就可形成规模效应而产生优势,同时资本所产生的全部回报几乎都能用于再投资。拥有这样数量财富的个人每年只要拿出总财富中几乎可忽略不计的部分,他也足以过上极为奢华的生活,因此他的全部收入几乎都可用来再投资。这是最为基本但至关重要的经济机制,对财富的长期积累和分布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资本的重要性与19世纪相比并未有重大变化,只不过资本形式发生了变化: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以前的土地变成了如今的工业资产、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财富集中程度也依然很高,只是不再像百年之前那样极端。人口中最贫穷的一半依然一无所有,只不过现在有了世代相传的中产阶级,其财富占了全部财富的1/4至1/3,如今最富的10%人口占有了全部财富的2/3,而不是此前的90%。在所有社会中,财富积累途径有两种:通过工作或继承遗产。那么在最富的1%或10%人群中,他们的财富又是来自哪个途径呢?
在多大程度上,劳动收入不平等是温和的、理性的或者今天已不再是个问题?的确,劳动方面的不平等总是比资本方面的不平等小得多。然而,忽视它们也是相当错误的,首先是因为劳动收入一般占国民收入的2/3到3/4,其次是因为国家之间劳动收入分配方式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公共政策和国家差异对这些不平等和许多人的生活条件有重大影响。
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智库要立足于现实议题,依托理论基础,发掘政策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而通过种种渠道与传播方法,构建社会影响力和政策完善力。中国目前许多研究机构(尤其在高校)都不具备智库的功能、架构,片面泛化“智库”概念,反而有可能出现教育与研究资源浪费、离谱观点贻笑大方、高校与学者形象均受损等风险。“为了学术”与“为了政策”是美国知识界相对清晰的两类功能,中国切不可混为一谈。
根据六大央行周一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4月份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同比下降了大约8%,至4.1万亿美元。其中又以北美市场的降幅为最,交易量下挫了近20%。这份调查覆盖了全球大约80%的外汇交易。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这几年经济增长疲软、利率接近于零,使得交投最为活跃的一些汇率保持稳定,交易员们称,押注汇率上演大行情的机会稀少。许多投资者依然在场边观望。
今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其中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首次被写入资本市场顶层制度设计的国家级文件,由于相关配套政策仍在酝酿之中,盛行的潜规则欠缺有效监管。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在抓紧研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见的同时,也将修改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提上日程,力图能在制度层面引导健康的市值管理市场。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任务,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深层次、全局性的改革。综合改革的目标是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综合改革的含义是从单项到整体、从表层到深层、从增量到存量的改革,推及大学治理结构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事分配、招生就业、服务管理等各项事业。推进综合改革恰逢其时,条件具备。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虽然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2014年5月,人民币作为全球贸易计价、结算与支付货币的排名保持在第七位,作为投资与金融交易货币排名第九,地位有了显著提升。但与美元在全球货币交易中所占据的85%的比重相比,人民币目前2.2%的交易量仍显得十分“微弱”。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近日的成立则被视为“金砖五国”摆脱美元束缚的重要举措。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的一项重要成果,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于巴西当地时间7月15日顺利“落地”。金砖国家此举旨在避免美国量化宽松退出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美国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心地位及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机构的优势地位,强行推行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全球经济金融秩序的动荡。与此同时,美国维持其在国际经济领域霸权地位,事实上拒不推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这个概念涵盖了历史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交往及经济合作,而如何落实,则需要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乃至全球的政、商、学各界人士建言献策、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使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当前各种有关房地产、地方债、影子银行方面的宏观经济悲观论调甚嚣尘上。我们对中国经济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本轮经济增长放缓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不振;二是国内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所致;三是我国政府主动调结构、去产能、去杠杆措施的结果。从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看,我国经济基本面并未恶化,而且经过各项改革措施的调整正在为经济再次飞跃积蓄力量。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国银行业面对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全球经济发展仍有不确定性,一贯高速增长的中国也趋于稳步增长期,给银行业这样的强周期行业带来压力;另一方面,银行业自身面临着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以及市场准入放松等诸多变化。
中拉关系的重要性有着关键和特定的经济基础:中国和拉美属于发展水平相似的发展中地区。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PPPs)计算,拉美2013年人均GDP略低于15000美元,中国则略低于12000美元。双方人均GDP均显著高于人均GDP为5000美元的南亚或3400美元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国和拉美经济发展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主要发展中地区,意味着双方可以在更多领域进行贸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