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表现让全球嘆服。中国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也有了大发展,数字经济正从消费领域深化到製造业领域。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革命,中国不仅没落下,而且成为引领者、弄潮者。世界在智能化,中国在新时代也选择以智取胜。
我国资本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其间也经历了诸多风雨坎坷,有的教训还十分深刻。即便现在市场规模壮大了,渗透力、辐射力、影响力增强了,但依然存在结构之弊、质量之别、体制之痛,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结构之弊包括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内部结构、市场结构等的不足;质量之别包括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素质、专业服务机构执业质量、监管水平等的差距;体制之痛包括体制转型之痛、生态改变之痛、全球竞争之痛等。
互联网技术给中国注入了活力,使中国找到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中国改革开放积累了庞大的国力,使中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引进和更新、互联网终端推广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任何新技术革命,要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归根结底要接地气、有人气和有市场。这是中国最大的优势。
西方对“一带一路”倡议各种各样的质疑,反映西方不习惯、不甘心中国领导世界,不认可、不看好中国发展模式及其国际推广。将“一带一路”倡议看作是中国试图改变现有地区和国际秩序、获得地区和全球主导权的国家战略,即中国试图改写国际规则,完全是将自身国际影响力的下滑迁怒于中国,迁怒于“一带一路”倡议。
“佛系青年” 的观念这作为某种心情的调适有其积极意义,作为一种心理和生活中的修养也还是有价值的。追求心灵的某种感悟,更多地具有超越感,在心理层面上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反而可以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更好地面对挫折和成功,放平心态,放下焦虑。这样反而可以坚韧些。
七国集团长期处于新平庸状态也表明,世界经济的理论研究中心正转向中国。中国在1978年后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这得益于其新的经济理论,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理论此前并未在任何国家得以实践,而是在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证明了自身的正确性。同时,这一经济理论的正确性也在西方经济理论的失败中得到证明,如西方国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的“华盛顿共识”的失败,以及俄罗斯和苏联“休克疗法”的破产。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承重墙”,必须认真呵护“承重墙”的作用:不可无限加重对它的压力,也不能乱改变它的关键结构。而实体经济则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 。只有这两个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保证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承重墙”和“顶梁柱”之间的关系。
美国现在也考虑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美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除了相互之间的投资之外,还可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欧洲和美洲的基础设施复兴等进行,也可以考虑联合建立以投资美国本土为主的中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中美共同组建“一带一路”银行或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是中美合作搞全球基建,打造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性机遇。
王衍行自称是“金融的农民工”,在发言中,他根据风险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许多“金句”,例如:当谈到新旧风险的简单比较时,他提出“旧的风险管理模式受虚言、听浮术、采华名,兴伪事”;此外,他还提出“新的风险管理模式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现在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并不理想,有的国际市场和公司正在千方百计的寻找中国企业的失误,和天生的毛病,包括中国体制的特色也会成为外国市场监管机构的借口和目标加以制裁或拦截。中国的混合股份制改造一定要依法依规,特别是结合有关的国际法规,制定有关合并运作,避免未来某一天中国的特色成为西方制裁的新的“靶子”。
如何概括描绘我国发展动能转换的大势呢?或许可以借用物理学中的“跃迁”一词。“跃迁”指的是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例如原子从较低的能态变换到较高的能态。五年来我国发展方式的变化,正可以用“跃迁”来形容:现在所处的发展轨道“能态”已然跃升到更高,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方向不变但更高级、更顺畅的“高架路”。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五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周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给出了根治药方——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许多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商品住房供应主体是开发企业,地方政府供应一小部分保障性住房。多主体供应代表供应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即不仅限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地方政府。
自“冰上丝绸之路”2017年5月提出以来,中俄两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特别是2017年12月8日,中俄共建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始投产,成为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首个建设成果。未来,北极圈与中国的距离将不再遥远,中国的助力将使寒冷的“冰上丝绸之路”“热”起来。
1.5万亿美元的减税规模,最终能否让美国经济维持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时间和美国经济的成绩单来证明。但是减税计划带来财政赤字的增加,却是不争事实。特朗普最大的挑战在于,减税法案释放出来的红利不是短时间就能奏效的,特朗普如果没有第二任期,其减税计划也可能会像奥巴马的政策那样被后任者废除或颠覆。
减税导致财政赤字增加,进而导致美国储蓄水平下降,也将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 如果特朗普政府为提高美国投资水平借入大规模外债,那么这将拉动美国经济增长,但这必然将导致贸易赤字扩大。这也显然违背了特朗普的主要竞选承诺之一。为转移减税带来的困境,特朗普有可能谴责其他国家,中国可能首当其冲。但如果美国不为提高投资水平和提振增长借入大规模外债,那么美国将无法实现经济加速增长——这也可能导致特朗普设法寻找外国替罪羊为自己开脱。换言之,减税不会拉动美国增长显著加速、2017-2018年增长只是短期复苏的事实,有可能导致美国谴责其他国家,将财政赤字增加引发自身经济问题归咎于其他国家。
蒂勒森与特朗普的分歧,背后是一个帝国本身的困境。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的权力转移,曾经陷入单极世界狂喜之中的帝国如今进退维谷:过度扩张的深度介入难以为继,而退回孤立主义亦不可能。在战略纠错的进程之中,代价是如此高昂。重心从某一地区稍一转移,留下的权力真空可能反过来削弱美国的利益。
新技术注入到传统金融后,传统金融的灵魂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金融的功能大幅度提升。科技金融克服了传统金融的时空约束和时空限制,这对中国金融变革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适应这种变革。
要多强调走廊的地缘经济、地缘文明而非地缘政治效应。不能被一些人牵着鼻子走,跟风炒作所谓“规则改变者”。巴基斯坦尽管是中国的“铁哥们”,但沙特、英国的影响不容低估,前者给巴基斯坦大量能源、金融支持,与巴同属逊尼派;后者殖民该地区多年,对巴精英阶层意识形态有影响。除此之外,印度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应探索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不牺牲或少牺牲印度利益的做法,多边参与、共同担责的机制。
近日某培训机构跑路,部分学员此前通过培训机构推荐的互联网小额贷款向其缴纳学费,如今课没上成还被催还贷款,感到十分无奈。近期,校园贷、培训贷、租房贷都发生了类似的问题,如何加强借款人教育和保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