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殖民以来,非洲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很少,非洲内部贸易只占非洲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不到15%。“一带一路”有助于纠偏殖民体系下非洲国家与宗主国之间分割的纵向联系,加强非洲内部的横向联系。非洲被殖民以后,逐渐成为了西方国家的资源和原材料的来源地。“一带一路”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入手,以点带线,以线带片,让非洲市场联通起来,从而帮助非洲获得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工业化,真正脱贫致富。
20世纪以来,美国持续崛起并保持近百年的全球霸权,很少在乎国际上的舆论批判。相反,美国在世界上被批判的频率与深度是最严重的。但美国的自我调节与纠错有自己的节奏,调整的尺度源于国内,而非国外。由此看,中国改革节奏切不可被美国发动的贸易摩擦所打乱,“你打你的,我改我的”,在中美贸易摩擦当前,中国大可更从容。
从欧盟、日本、加拿大等贸易伙伴的表现看,他们对美国曾经充满侥幸,但在美国强势压迫之下,看到了特朗普"交易艺术"的自私本质,开始对美国实施报复。加拿大和欧盟对美国的贸易报复,也让美国感到切肤之痛,如哈雷摩托出走。此外,欧盟和日本也强化了贸易方面的合作。外交领域,从G7峰会到北约峰会,美国盟友孤立特朗普的趋势已经形成。
尽管特朗普面临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但中国不应寄希望于贸易战速战速决。相反,中国应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朗普面临的经济和政治压力将逐渐增加。因此,从战略角度来看,中国应随时关注和了解美国经济和政治的确切形势及其对特朗普的累积效应,从而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7日下午举行的主题为“中哈智库媒体高端对话”的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发言称,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均位列全球前十。近5年来,两国总统会面近30次,甚至比很多人与亲人相聚的次数还多。在最高层领导人联系如此密切的情况下,两国民间关系也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国给非洲提供的贷款或援助是不带任何政治前题,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习主席在峰会上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的诚意。中国政府给非洲的援助不仅不会成为非洲国家发展和负担,相反是推动经济大发展的动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任何财富的产生与积累,都是起始于某种债务。关键是让债务成为“活水”滋润经济发展中的各个毛细血管,使债务成为新的肌肉和血液,产生倍增效益,债务就转化成为财富。
这两天,有关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要退休去当教师的消息惹得舆论场沸沸扬扬。根据阿里巴巴方面的回应,马云将于今天宣布公司的传承计划。预计马云会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继续担任阿里巴巴的实际掌舵人,并逐渐退出对具体业务的过问。这个过渡期估计不会很长,一旦公司新的领袖位置坐稳,公司运行正常之后,马云可能会如同他所向往的那样,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董事。
自特朗普就任来,日美关系表面亲密,实践中却矛盾频频。由于经贸上受美国要挟制裁,导致日欧自贸协定签署、中日韩重启磋商、中日关系明显回暖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步伐;美对日美同盟不断发牢骚,在半岛事务上也几乎不顾及日方诉求;美不断退出各类多边协议,日本却在各种场合不断重申坚持多边合作立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等。
“‘一带一路’会不会给非洲国家带来债务危机?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和劳工标准”……这些是笔者在西方讲“一带一路”时常被问到的问题,被非洲朋友反复问及。非洲朋友的提问是善意的、坦诚的,但是也难掩对“一带一路”的疑虑甚至担忧。疑虑和担忧的背后既有对中国缺乏了解的现实因素,也有非洲国家的历史记忆。
A股市场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市场百态。虽然A股市场环境不佳,却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投资房地产。上市企业投资房地产似乎无可厚非,只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市场主体有自主选择投资的选择权,这是趋利而为,哪里赚钱就去哪里,也是资本最活跃的本性。但如果整个市场楼市风景独好,吸引了资本流的集中涌入和市场主体的扎堆进入,那么整个市场就是失衡的,对楼市而言也是不健康的。
本文对区块链发展十周年以来的基本事实进行了回顾,并梳理了近三年来国际主要学术数据库中收录的区块链市场应用学术研究进展。同时,就区块链与计算力的关系和区块链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去中心化要面对的三元悖论。最后,我们对加强区块链的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凡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推进绿色发展的号召,将绿色发展作为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机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绿色发展、资源变革,重视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注意节能减排等工作,关注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树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责任形象,推动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峰会新鲜出炉的《北京宣言》和“八大行动”,更是把三年前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制定的“十大合作计划”又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每个领域都雄心勃勃。按照这个节奏,中国“一带一路”与非盟《2063议程》的对接,很快即可实现了,而非洲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和一体化,也真的指日可待了。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在机制化进程中得到了有序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五大支柱”与“十大合作计划”,深化中非伙伴关系。中非始终“坚持文明上交流互鉴”,并将这一点提升至战略层面予以推进。
8月27日,特朗普高调宣布美国已经与墨西哥达成“史上最大贸易协议之一”,并表示打算终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据消息人士称,两国在此前的几天里,在能源和汽车领域的谈判取得重大突破。对此,特朗普不无得意地说,马上他就会用一项美墨双边协定取代NAFTA。到那时,摆在加拿大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加入美墨新协定,要么面临美墨的关税惩罚。与此同时,美国的制造业将全面复兴,大批的工作机会即将流回。
印度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中印关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将一直作为中国在西南战略方向上的最重要的参考变量。因此,如何评判中印关系前景及对中国在相关区域的战略影响,是中国擘画地区/周边安全政策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美国自2017年末高调推出“印太”(Indo-Pacific)话语(discourse)及战略(strategy)以来,印度在美国制衡中国的战略版图中地位陡然上升。如何认知、评估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印本已十分微妙的关系的冲击,是当前的紧迫课题。
编纂民法典,既要“编”又要“纂”。“编”就是要将现有的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法律和制度进行系统整理、统合,进行科学化、体系化的整理。“纂”就是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确立新的制度。因此,我国民法典编纂不是对现行法的简单汇编,而是要在总结现行立法和司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制度完善、设计和创新。
近期发生的民资控制权转为国资现象事实上只不过是上述趋势下的反映。如果我们非要按照控股股东的性质来考察控制权转移,回顾中国资本市场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借助二级市场进行控制权转移的既有从国企到民企,又有从民企到国企,当然还有从民企到民企,从国企到国企。只不过一段时期国企变为民企的多一些,而在另一段时期,民企变为国企的多一些。
“造血金融”能够帮助非洲实现全洲性的基础设施改善,极大地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成本,为大规模私人投资提供了基本条件。研究显示,在2000年以来非洲经济的高速增长中,至少有一半应该归功于基础设施的改善。而中国一国就为非洲基础设施的改善提供了超过八分之一的资金,并为非洲修建了超过5000公里的铁路与公路。除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量上的优势,中国大型企业的跨行业运营能力也给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助益。
2018年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举行。此次峰会的主题是“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本次峰会除众多非洲国家领导人率团与会之外,联合国秘书长作为特邀嘉宾、非盟委员会主席等27个国际和非洲地区组织也作为观察员出席峰会有关活动。北京峰会参会人员规模之大和规格之高尚属论坛首次,对于中非各方务实可持续的合作以及新型国家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