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连几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IMF指出,世界经济面临“老龄化”问题,发达经济体过度举债,新兴经济体企业债务高企,投资低迷,失业率维持高位,导致世界经济潜在增速进一步放缓。
本书为人大重阳智库书系图书,被誉为绝不容错过的"G20百科"。《G20与中国》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G20的前世今生,全面论述了G20的起源与作用、议程设置、机制建设、主要使命以及目前G20体系面对的国际形势,并通过对"全球经济治理"这个根本大背景的思考,探讨"G20的全球治理工作"以及"2016年G20与中国关系"。
G20各成员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的方面转变,加快改革创新,调整经济结构,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各国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创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经济增长点作为G20新的合作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引领世界经济复苏。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复苏步伐一直缓慢,其“病灶”在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动能已近尾声;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逐渐显现。而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却保持了较高增速,并使得实体经济“底子”不断“加深加厚”。
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第一大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经济秩序和运行方式。中国崛起对世界与中国意味着什么?显然,这需要一个整体性的观察框架来回答。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占全球工业的比重却在加速上升,这与中国良好的“工业生态”有关。毫无疑问,全球经济的重心将向东亚转移,但世界体系将如何演化,尤其取决于新旧力量的合作与博弈。
中国是今年G20轮值主席国。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该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如何看中国对G20的贡献?人民日报理论部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约请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知名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笔谈。
那么多国家,那么多政要,为何中国的邀请单上,只有这35个贵宾?看到有评论说,邀请这些人,体现了我们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云云,好像这是杭州峰会独有的,中国可以随意邀请,有些点评是对的,但更多其实是在臆测。因为邀请这35个人,是很有外交讲究的,当然也不乏外交的微妙。
2016年8月29日,由沙特阿拉伯贸易与投资大臣马吉德•本•阿卜杜拉•艾勒卡斯比率领的部长访问团到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并就沙特“2030愿景”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接进行了座谈交流。首先,沙特部长访问团向人大重阳阐述了沙特“2030愿景”的目标、措施以及对中国的期待。
工匠精神是近两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就我所知,目前对工匠精神有两个不同的解读。第一个解读源自《工匠精神》这本书,作者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亚力克·福奇。简言之,工匠精神有三个核心内涵:创新性、无目的性和破坏性。在福奇看来,工匠要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做出全新的东西,但做之前没有明确的目的,且做出来的东西往往会打破现有的格局。
8月25日,北欧国家驻华使馆代表团到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就杭州G20和未来G20的发展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首先,人大重阳首席经济学家何帆分享了对杭州G20峰会的展望与见解,指出了三点会上可能重点讨论的议题。第一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第二是投资与贸易,促进多边贸易与跨国投资;第三是发展问题,特别是加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G20被定位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理论上表明G20应该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具有“顶层设计机制”的地位,包括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在内的各类全球性经济治理改革都要由G20来推动。事实上G20六年来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然而如今却面临在IMF改革遇阻事态中几乎束手无策,针对“额外增长2个百分点”目标缺乏制约手段的困境。全球治理目标如何完成?这是全球治理能力危机的体现。
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编著的三本G20专著图书即将上市发行,分别为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G20——同舟共济,合作共赢》、《G20问与答》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这是人大重阳作为官方指定的2016年G20智库峰会共同牵头智库所贡献的智力成果,更是中国智库主导全球G20研究的有力佐证。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驱车行驶,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一片青翠的山丘环绕着村庄,村旁有一条小河边流过。略显狭窄的主干道看起来格外干净,道路两边是一栋栋相隔适宜的二层小楼,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精心打理过的菜园。我们接下来要调研的企业离这个村庄不远,就在同一个山沟沟里。
人大重阳外籍高级研究员约翰科顿(John Kirton)首先回顾了G20走过的历程,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并指出,2016年杭州峰会可能将标志着G20迈入第四个阶段——创新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一个标志就是G20与联合国议程更加紧密相关。人大重阳研究员陈晓晨在发言中提出了“4个I”、“4个H”和“4个F”——即当前世界经济与G20面临的4个不平衡、G20杭州峰会为解决这些不平衡而凸显的4个亮点、展望未来的4个方向。
时近九月,西湖畔杭州城就要迎来自己的“G20”时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中国人心目中的杭州,或多或少都会被寄托着一份柔软的情怀吧。而G20峰会是新兴的国际治理机制诞生的舞台,G20与杭州,如写意山水卷轴嵌入未来现代主义,迥异的画风交融,总能泛起一些历史的涟漪。
多边经济组织是全球治理的根本基础,在全球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取得成效,多边经济组织的合法性必须得到所有各方的承认。反过来,这也要求它们的治理结构体现出各经济体相对权重的变化,特别是要反映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此外,在确保这些经济组织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要保证决策的有效和及时性,尽量避免造成国际政治谈判僵局。
经济增长起源于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对更多消费选择的追求甚至为实现世代相传的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为此,人们努力提高生产率,以达到增加个人收入的目的。显然,经济增长过程总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新产品发明出来,就会将旧产品排挤出市场。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资源节约技术的应用。
王文从G20的历史、功用、G20与中国以及本届G20峰会看点等角度,介绍了近年来人大重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顶层设计的博弈与经历,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与现场听众形成了轻松的互动氛围,也在故事中阐释了本届G20峰会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学术合作部副主任崔悦参加了上述讲座。
种种迹象表明,过去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过时,不能与时俱进,现在迫切需要构建新的国际秩序。例如,虽然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联合国已适应不了时代的需求,其弊端也在逐渐暴露。
北京时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与全体参事、馆员座谈。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茂春获任国务院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