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分两部分: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
俄乌冲突的爆发,深度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交往的走势。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近月来连续接受外媒专访、发布研究报告、引导社会舆论、推动中外交流,近期更将举办宏观形势论坛(2022年春季),发布主题为《大裂化:俄乌冲突后的全球新冷战走势评估及中国应对》研究报告,并邀请知名学者点评演讲。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师生和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高校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对于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席并答记者问。
北京时间5月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50bp(0.5%),并于6月1日开启缩表。前三个月缩表规模上限为475亿美元,三个月后增加至950亿美元,目前联邦基准利率目标区间为0.75%-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休教授兰普顿(David Lampton)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时承认,乌克兰危机对于美中关系的意涵是非常负面的。
“求和平、促发展:全球20国智库在线对话会”成功举办,当晚有50万中外网友在线收看了特别演讲,20多国媒体报道发言内容。外媒、外宣媒体及使馆和一些网友的个人社交平台对乐玉成发言表达高度认同。
5月9日,《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署名文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提高新时代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
来自俄罗斯、印度、巴西、斯洛文尼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英国、加拿大等20国30余位中外嘉宾于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共同商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之道。本次对话会系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中国智库举办过的最大规模智库国际研讨会。
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求和平、促发展:全球20国智库在线对话会”,将邀请多国中外嘉宾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2022年4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召开“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2022年夏季)”,邀请多位金融与环境经济以及碳市场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与讨论,并对外发布《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年度报告》智库研究报告。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久久不能退潮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当今世界失序。在笔者看来,当前国际失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021年是碳中和元年,绿色金融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金融制度和政策等均开始围绕碳中和目标展开,包括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的发布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等。
4月2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全校干部师生大会,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委书记张东刚主持会议。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经进入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阶段,高水平开放的成效逐步显现。
锚定“独树一帜”发展定位,凝聚新时代奋进磅礴伟力,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