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事实上已经准备好与其他国家以及世界各国的人们开展平等友好对话。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将使对话得以顺利进行。后来我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助理,负责政治事务,我经常访问中国。每次我来到北京都会发现这个城市不断成长,面貌焕然一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对中国有了第三个视角。在中国这一国家,并没有必要去说服他们某件事情很重要。但是如果他们自己发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他们将会立马作出决策并且高效执行这一决策。这种执行理念非常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曹明弟参会参会并做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由于中国经济向高端转型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促使中国发展绿色金融,在国内和国外推动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的政策、实践。这几年相关工作成效显著,我国绿色金融已进入全面提速的发展阶段,相关基础性制度安排不断健全,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并对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起到重要贡献。
现在是中国走向国际的时候了,虽然这很困难。现在,全世界都在等着中国给他们建议,以及告诉他们如何落实这些建议。我们需要所谓的软实力方法。这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之际会出现的挑战。人们会向中国提出问题并且抱有期待。领导者要求我们做些什么?隧道建设,是的;道路建设,是的;管道建设,是的。但这只是最简单的部分。发挥领导力作用需要更多的软实力。
10月19日下午,人大重阳举办“瞻望 `十九大’,描绘`全面小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相变期:“高架路式”转型升级2012-2017》报告发布会。会上十位专家就十九大报告和人大重阳的这个报告都作出了非常精彩的解读。本次研讨会分两个议题,一个是总结过去五年的成就,另一个是展望未来五年的趋势。
大家都知道中共十九大召开。我相信,这次会议将是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大家想一想十年前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我相信全世界没有特别等待会议的召开。但现在,世界上每个人都在等待这次会议的成果,因为它将塑造全球未来。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在等待这次会议。
反腐问题是全世界的通病,很多国家不能根治他,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腐败问题也非常严重。那我们中国这个时候,拿出我们自己的方案来,实际上以反腐这一个跳板,去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去,这是提升了我们去参与甚至去引导全球治理的能力。
“独角兽”企业崛起首先反映了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其次也是中国市场扩大、消费能力升级等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产生了规模效应;另外,与近些年中国金融市场营造的宽松环境使得金融行业创新力度增强,非金融行业开始逐渐金融化。
货币、财政两项政策之“箭”射出去,效果不明显。“安倍经济学”最难的是如何射出“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消费税改革已经迟滞,神户製钢数据造假丑闻则打破了“日本製造”的神话。日本经济面临着战后最艰难的时期,曾经的日本技术创新不见了踪影,“日本製造”和“日本品质”成了全球笑柄。没有经济基础托底的日本,面临硬实力的沦丧,日本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也可能不保。
在过去的几年,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世界都开始怀疑西方的制度,我觉得西方的那种制度有三个"化":第一个所谓的政治选举化,第二个是经济私有化,第三个是治理市场化,这个三化在整个世界面临巨大的质疑,认为西方那一套模式在全世界已经不行了。
“我们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在这个方面,资本市场能够起到特别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创业班市场和三板市场引导创新经济。”许荣称他特别赞成张成思教授的建议,要建设发达和完备的现代金融市场,实现好的金融。但是这里面有两个判断标准,一个是有什么金融结构,达到什么样的金融结构才能实现这个好的金融。
二战以后,他们认为我们把物价搞稳定了,货币量就好了,而且理论上是分层的,物价稳定了因为其它所有指标经济可以良好运转,这个好像有一个共识,但是信用和债务的度到底在哪儿?他们觉得通过金融危机来反映它的渡,或者打一个提前量。比如预计中国,你杠杆太高,他觉得你在短期当中大幅度的超过历史均值就认为你有风险,你假设经济是匀速的发展,架设我们改革处在上升期,与技术的进步,叠加在一块,它就是比过去的评剧值就是高,如果按照历史平均值的话,你会把良好的发展势头按住。市场监管建立一个规则,然后有必要的弹性,设置有一个区间,这是我们探讨的方向。
现在有一个观点认为金融做得多了,还有一些名词叫“脱实向虚”,“虚拟经济”,对金融批判比较多,张成思认为恰恰相反,金融化的确带来了一些负面,但那是表面上,如果下到基层调研,就会发现微观企业、上市公司,他们的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他们的金融行为实际上确实实现了产融结合,这个需要科学的论断。
纵观今年以来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走势,人民币汇率呈现整体平稳、双向波动的特征成为多位业内专家的共识。赵锡军也认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符合市场预期。他分析称,从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施以来,市场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起初,由于市场对新机制未能完全理解和适应,加上同年股市出现大幅波动等因素,外汇市场也因此波动较大,导致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不论是在岸人民币汇率还是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就比较大,面临人民币贬值压力。
我觉得强国外交、大国外交,根本是根植于中国本身的长治久安。就此而言,十九大报告中,24800余字里,绝大多数篇幅是讲国内事务。为什么我们的目标首先是2035年要实现基本的现代化;其次是2050年要实现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美丽的中国,这些大部分都是国内概念。中国哲学里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我们要参与外界的全球治理,推行强国外交,履行天下担当,首先要把国内治理好。
为什么中国资本市场散户、小股民投机性很强?郑志刚指出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大股东的存在,在大股东的大利润下,小股东没有办法来维护市场秩序和自己权益,“所以有一个话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这是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也是未来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介绍,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弥补了以往货币政策框架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空白,并引入逆周期调控因子,目的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一是专项债的推出主要是为了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这两项专项债的推出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对于资金的长期、大额、低成本的需求;二是有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财政资金问题,加强预算对财政行为的硬约束;三是这有助于完善债券市场,土地储备和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属于优质的金融资产。
10月21日,以全球视野下的金融学科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金融学科年会(2017)在京举办。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像是人大金融学科首届“武林大会”。在高科技和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传统的金融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时代背景下,为迎接日新月异世界发展,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领头雁作用,在中国人民大学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际,探讨全球视野下金融学科发展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过去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五年,也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五年。无论是在世界地位、治理体系、发展方式、空间格局抑或是民众生活上,中国均发生了质的飞跃。如何评价“十八大”到“十九大”之间五年里中国的发展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是摆在学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市场微观结构来看,前期投资者预期过于乐观也是市场调整的重要原因。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7-8月宏观数据偏弱等因素的刺激下,9月初债券市场乐观情绪快速上升,投资者普遍预期未来房地产和基建下行导致信贷增长放缓,银行资产配置将转向债券等低风险资产。与之相伴的是债市投资者的仓位、杠杆、久期均快速上升,但随着9月主要经济、通胀和金融数据的公布,上述预期至少阶段性证伪,投资者止损抛售也是近期市场下跌的触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