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鲜明的红色基因,打造人文社科品牌,成就了中国人民大学辉煌的历史。展望未来: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国人民大学正步履坚实地书写着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篇章。
节日的北京,鲜花铺就。节日的人大,缀满盛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8岁华诞、中国人民大学迎来建校80周年之际,"`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于9月30日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与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与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治理中心执行理事王文宣布,今日起,人大重阳公开发起一项全球精英的培养项目,将通过讲座、调研和短、中、长期的培训项目等各种方式,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培养800到1000位了解“一带一路”和中国发展的全球各国精英。
欧晓理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展失衡、保护主义、恐怖主义蔓延。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必须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挑战。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智慧,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正能量。
何亚非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伙伴关系的思想、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体现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这些年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联合国、20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等起到了“锚”的稳定作用,对不公正的地方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9月30日,在"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从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手中接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的聘书。自此,人大重阳前国家政要级外籍高研增加到3位,外籍高研总数量扩展到43位。
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和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和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30日在京召开。召开期间,专家就“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治理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执行理事王文主持。
9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承办,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支持的“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在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举行,基辛格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
2017年9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成功召开,大会主题为"未来50年的中美关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做主旨演讲。
9月26日,作为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机制的重要内容,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承办,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支持的"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在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做主旨演讲。
9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承办,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支持的"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在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做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作为主办方代表致欢迎辞。
刘延东表示,人文交流是中美两国分歧最小、共识最多的领域。过去7年来,中美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取得丰硕成果,丰富了两国关系的内涵,也使中美关系更有温度、更具韧性、更添活力。中方愿与美方扩大人文交流的覆盖面,增强民众的获得感,提升人文交流的影响力。大学和智库不仅影响政府和公众对中美关系的看法,而且影响下一代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的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当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成,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分不开。”刘伟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具有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的自信基础。我国现代化发展成就,为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的社会发展基础。
大学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相互间既有着共同特征,又植根于各自所处的文化传统中,打上不同民族文化的鲜明烙印,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尤其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这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能够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
不论过多少年,中国人民大学作为陕公、联大和华大的直接延续,回顾前辈所开创的路,我们应该更易于领会“永远奋进在时代前沿”的精神;但更应该努力的是:在不断前进的时代中自觉地以“永远奋进在时代前沿”的精神使学校持续保持开创、进取的锐气,在高等教育之中建树应有的功业。
中国仍然保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传统。我们不和美国搞对抗,坚持国际体系的改革,发挥大国外交的影响力。但新时期的“大国外交”千万不要理解成中国放弃过去的谦虚谨慎、理解成为中国要成为新一代霸主。实际上,在我的理解中,中国并没有放弃韬光养晦,在军事上、安全上以及各方面的摩擦处理上,中国都仍然高度的克制,没有滥用国家权力。
9月22日,《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治理——深圳市宝安区智慧城市治理研究报告》在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纪军教授在分析宝安经验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根据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14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9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亚洲协会政协研究院承办的“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中美关系未来50年”将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开幕。
金融租赁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兼具融资和融物的双重特点,使得出租人可以利用租赁标的物的专用性,防止企业在借款合约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行为。并且,由于在金融租赁合约中也不必专门加入相应的条款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限制,融资租赁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另外,在企业融资规模一定的情况下,金融租赁可以部分替代股权融资进而对管理层形成股权激励,实现对企业的优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