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一方面,中国减税降费总额2万亿元,包括万元规模的增值税减税红利,还有社保费率降低给企业带来的大红包,以及3000元规模的降费大礼包。中国减税降费,给整个市场带来了内生动力,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另一方面,中国也出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六项措施旨在破除中小企业发展的沉疴痼疾,尤其是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最近,美国政府在波音737MAX因重大空难停飞和波音与空客补贴问题与欧盟争斗中的表现,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原来美国政府高调宣扬并要求中国实施的“政府竞争中立”原则,其实在很多时候自己并未实行。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面对当前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的挑战,面对全球化的时代命题,中国愿同国际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通过这个国际合作新平台,积极发展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环球同此凉热”,没有哪个可以成为风景独好的孤岛。近年来,中国在环保技术、荒漠化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构建生态环保合作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态治理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获得先进的环保技术、产品和服务,提升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近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相继访问欧洲,意大利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G7国家,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发表,重申务实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让一些西方国家和媒体很感“意外”。此前,它们推测,同为西方阵营,欧洲可能会选择继续站队美国,从而给中欧关系带来一些麻烦。
脱欧公投是英国“民意”的体现,未必讨厌欧盟的特蕾莎·梅,机缘巧合之下成了“脱欧首相”。过去数百个日夜里,她费尽千辛万苦才和欧盟达成协议,却被本国议会三番五次地否决,无协议脱欧和有协议脱欧纠缠不休,二次公投也成为选项。英国的民主,无论是脱欧公投的“大民主”还是议会议政的“小民主”,已经让国家蒙羞。
今年通过的《外商投资法》传递出中国金融领域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该法将在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将成为中国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共有六章四十二条,以扩大开放和积极利用外资为主基调,对外商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释放出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公平竞争营商环境的信号。
格力历史上的收盘价曾一度高达76元每股。在险资大举举牌的2015年,格力股价也长期停留在每股57元以上。在这些股价企高的时期,格力集团没有考虑减持。然而在经历了2019年股市的短暂回春,股价仅仅在45元到50元左右,格力集团便急不可耐地选择在这一时点大幅减持,令人费解。
中国经济的成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功,包含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创新契机,对宏观经济理论创新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相信,一个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的“理性综合经济学”不仅在中国适用,还将具有更广阔的适用空间,既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为经济学创新提供了深刻的基础。
中国和欧洲,处在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在世界上都有着重要分量。中国对欧外交,着眼点之一是提升中欧关系的全球性和战略性。4月8日,李克强总理抵达布鲁塞尔时表示,当前形势下,我们愿同欧方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提升中欧关系的全球性和战略性,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贡献。
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地位在提升,中国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加,这是一个基本趋势。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后,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市场投资模式,企业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市场融资方式。金融理论上把这种趋势称之为“脱媒”。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金融的脱媒有强烈的趋势,这就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动力。
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地位在提升,中国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加,这是一个基本趋势。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后,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市场投资模式,企业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市场融资方式。金融理论上把这种趋势称之为“脱媒”。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金融的脱媒有强烈的趋势,这就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动力。
今年是地方政府债继续发力之年,更需要重点防控地方政府债存在的违法违规风险。风险主要集中在地方融资平台通过虚假PPP项目违规融资、地方投资基金的违规操作等。因此,严格遵守“穿透原则”,做到资金审查、专款专用,严防交叉金融业风险,切实做到“谁用谁借、谁借谁还、审慎决策、风险自担”。
中欧互为“天然合作伙伴”,不仅在于彼此间享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更由于中欧之间不存在任何战略性或结构性矛盾。这种“高共同利益、无战略矛盾”的特征不仅有效地将中欧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冲突降至最低,也为双方进一步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拓宽、拓深务实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已是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亚洲产业链的中心(美国处于边缘)。中国制造业总规模接近美国的两倍,而且具有世界上所有产业部门。美国则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也不拥有所有产业部门。如果美国与中国经济脱钩,它与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构成完整的产业链。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仍然以中国而不是美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将失去一个完整的世界市场。
印度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实行了对内经济自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和对外出口为印度充足的劳动力创造了机会。但从长期来看,人口只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如果没有基础设施、教育培训等其他要素的改善,印度的年轻人口很难转化为人口红利,甚至在将来可能形成“人口炸弹”。
我国民营和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背后的因素非常复杂。金融机构难以掌握民营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真实状况,无法对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支持无从谈起。随着科技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有助于缓解上述难题,而这些手段的应用依赖于各类信用数据信息的支撑
石油美元,让沙特等OPEC国家成为石油富国,美国则通过石油美元控制住了中东石油。正因为如此,从两伊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中东反恐,美国的中东战略一直被观察家们视为控制中东石油。中东石油和美元霸权,成为维持美国全球超级大国地位的有力凭借。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其他大国,无论欧洲还是日本和中国,由于原油消费巨量,必须储备更多的美元从中东进口石油。
中欧双方互为天然合作伙伴。这不仅仅在于我们彼此间享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也由于中欧之间不存在战略性或结构性的全球矛盾。这一特征有效地将中欧交往过程中的摩擦、冲突降至最低。而高共同利益、无战略矛盾的特质也为中欧进一步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拓宽、拓深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第40期重阳论坛暨《别误读中国经济》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别误读中国经济》作者、英国前高官罗思义(John Ross)发表主题演讲,并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王文执行院长就“中国经济70年:为何常被误读?”为主题展开深度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