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一带一路”概念在不断完善之中、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国际理念。但是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个政府官方文件说哪一个国家是“一带一路”,哪一个国家不属于“一带一路”。实际上,任何认同中国“一带一路”理念,并且参与其中的国家,都是“一带一路”国家,包括拉美地区、南太平洋岛国等。
展望未来,一个由“一带一路”建设所逐步形成的世界市场当属历史发展的必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将传统的作为市场的发达国家与当前产业竞争力尚待提升的发展中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则同时扮演着“世界工厂”生产者和“世界市场”消费者的双重角色。
“经过6年的发展和经验总结,‘一带一路’已经和中国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的最主要平台,是中国和世界互联互通的最重要平台,也是世界分享中国红利的最主要的平台。它不仅仅是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平台,还是将世界未来发展趋势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紧密相连的桥梁。”王文表示。
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系统总结近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指明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的实践路径,宣示了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为“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注入了强大推动力。
绿色投资原则力求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议题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确保“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充分考虑到环境、气候和社会等可持续要素。该原则将有力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而帮助全球金融机构在多边框架下建立更加广泛、深入的长期合作,提升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能力。
绿色投资是构建全球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比较粗放,部分国家水资源短缺,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较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能力低,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尖锐。如何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性间的关系,是这些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一带一路”聚焦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周期长,见效慢,成本高。因此,既要着眼于长远的风险,短期的风险也要加以有效的评估和防范。尤其是开发第三方市场,发达国家的参与,把各方面的标准提升了,包括融资的标准、债务的风险以及各个方面的标准。“一带一路”建设真正要形成世界性的“大合唱”,资金上的“大合唱”尤为关键。
目前来看,普京并没有对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表示任何异议,所以还是应该肯定俄罗斯在积极落实联合国有关决议上的努力。同时,作为一名大国领袖,作为朝鲜人民的朋友,普京强调要加强朝俄经贸联系,尤其是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有所推进,这本身也是体现出大国领袖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给半岛事务送来正能量。
朝核危机,最终还是在谈判桌上来解决。半岛先破冰,然后是美朝领导人的两次“特金会”──新加坡那次太乐观,越南这次太意外。尽管如此,第三次“特金会”依然有可能。然而,朝鲜开始不耐烦,从朝方暴露出来的信息是,第二次“特金会”的关键时刻,美国方面给出了让朝方无法接受的额外条件。从特朗普的反应看,美国不仅让朝鲜下不了台,也给总统特朗普下了绊子。
今年以来,尽管猪价和油价推动CPI上行,3月CPI同比回升至2.3%。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尚处于企稳回升阶段,整体通胀压力可控,猪价等上涨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特征,4月增值税降税也将缓解CPI上涨压力。
近六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但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西方媒体质疑的所谓“债务陷阱”就是其中的代表。2019年“两会”期间,又有多位部长被外媒问及“一带一路”是否存在“债务陷阱”的问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一带一路”不是“债务陷阱”,而是“惠民馅饼”,不是地缘政治威胁工具,而是促进发展的机遇。
在这条“玉带”上,千百年来各国商贾川流不息,驼铃声声不绝于耳。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原本素昧平生,却因为这条合作之带、友谊之带、富饶之带汇聚在一起。他们的生命、安危、财富、幸福、荣辱都彼此密切交织、相互依存,而后又都与这条“玉带”的兴衰枯荣紧紧相连,在千百年的交往实践中自然演化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否在制造债务陷阱?中国是否通过“一带一路”推行“债务外交”?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追问在个别西方国家的外交语汇中频频出现。令人不解的是,美欧等早已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投资,为什么西方的资金就是香甜“馅饼”,而中国的支持就变成了黑暗“陷阱”?这里头,除了惯用的双重标准外,显然还有着更深层的利益诉求。
货币是道德的补丁。一个国家发行货币就是建立和推行一种道德体系,一种价值观念。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机制不能体现这个国家人民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的时候,社会就会自动选择一个能够体现并强化道德体系的资产,推高这项资产的价格就是建立并强化了道德的约束机制,就是落实了进化的筛选机制。
中美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仍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而且要更精细化。面对过去,我们要有更多的自信和战略定力,面对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自我能力提升。至于美国对中国人文学者、社会科学的态度,中短期内还是会继续存在的,我们对此要有心理预期。
自二战结束以来,朝鲜始终与苏联/俄罗斯保持着密切且友好的外交联系。这些联系总体上看,都并未因为冷战期间的中苏分裂、苏联的解体、俄罗斯1990年与韩国建交等重大事件而遭受实质性打击。而这种难得的延续性、稳定性,也成为当下国家总体实力(尤其是经济、外援能力孱弱)却又希冀尽可能在远东保留较强影响力的俄罗斯介入半岛事务的独特优势。
街头运动是西方社会的常态,但当街头示威演化为全武行或带有种族主义倾向,警方就不能漠然置之,政府也要拿出更好办法。虽然马克龙、内政部长卡斯塔谴责了打砸抢行为,强调不会对街头运动中的犯罪行为手软,但是,黄背心运动还在上演,凸显马克龙政府在解决国内乱局方面毫无良策。
中俄两国元首提出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近两年来,以北极航道为核心的“冰上丝绸之路”成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新亮点。有分析认为,“冰上丝绸之路”不仅能带动北极能源开发和航道发展,促进中俄能源合作,还将缩短东亚同欧洲之间的运输距离,为亚欧合作开辟一条新捷径。
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是中巴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还实现了与巴基斯坦提振国内经济发展战略的良好对接。它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为“一带一路”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心。从地缘经济的宏观角度看,中巴经济走廊的贯通,把南亚、中亚、中东、北非等国家通过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紧密联合起来,在喜马拉雅山的东西南北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
过去几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基本是以中巴双方为主,但中巴经济走廊是一项多边的、开放的项目。中资企业将中方优质产能带到巴基斯坦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多边合作方式,如三峡集团与世界银行、澳大利亚雪山公司等的合作,为提高中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下一阶段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