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曾经堪称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帝国,它存在了1123年,超越所有帝国成为最长寿的国家。它创造过最辉煌的文明,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尤其东欧和西欧现存的文化很多都受到它广泛的影响。那么这个庞大的帝国是怎么在1453年灭亡的呢?
民主党在本次选举中展现出了某种优势,但这是否意味着民主党在2016年大选失败后正在快速转变调整?或者这些州层次的胜利对民主党在2020年大选的选情来说是积极信号吗?虽然存在一些观点将2019年州层次选举视为2020年大选的前哨战,但实际态势却可能未必对民主党全然乐观。
2020年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2020年将有多方面因素助推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兼顾需求管理,各项政策将协同发力,促进经济增长实现量和质的统一。
大变局的核心是变,之所以会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的力量来自于中国,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研究中,所谓的阶层固化,富则愈富,穷则愈穷,缺乏活力。社会当中有阶层固化,世界上也会出现国家固化,世界发展动力、世界发展活力,世界发展体制都可能出现僵化趋势
2019年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鼎鑫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他的演讲内容。
现今的全球手机制造中心有着转移的趋势,并开始呈现“双环流格局”:在10多年前,美国苹果品牌手机在中国制造,卖向全球市场;而今,美国苹果手机中国制造,卖向发达国家;中国小米品牌手机印度制造,开始出现卖向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趋势。
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此番协议的达成,代表着两国愿意对等、互谅、理性地解决横亘在面前的重大分歧,体现了两个全球强国的责任与担当,努力让两国关系远离“修昔底德陷阱”,同时也符合中国、美国与世界各国的长远利益。
2020年注定不寻常。在国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国际上,一开年的美伊冲突不断刷屏,今年还有英国脱欧、美国大选、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G20沙特峰会、金砖俄罗斯峰会、东盟共同体建成5周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等国际大事。为此,人大重阳君策划整理了2020年每月的大事记,一文纵览全年大事,绝对值得收藏!
《科学》杂志2019年9月一期刊登了哈佛大学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最新发现:南亚人的祖先起源与伊朗有关。通过对从大约8000年前至今生活在南亚和中亚地区的523人的遗骨基因组解读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创始人是从伊朗移居者的后代。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前十个月以及12月份的数据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积极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非常高兴新年伊始,受邀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历届资本市场论坛都关注不同的问题,这次论坛主题是中国金融开放与资本市场发展,非常契合我们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讲到的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借这个机会,我想给大家报告一下四个方面的想法。
2019年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实现了“六稳”,宏观经济指标均符合预期政策目标。2020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依然,短期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增大。
我国的地方智库大体有五个方面的力量组成:高等院校、党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社会智库。地方智库是我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发声方面,地方智库也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职责和任务,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注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当前美国的国内矛盾无疑大于国际矛盾,但在不确定性意义上,国际矛盾可能给选举制造的影响一定大于国内矛盾。苏莱曼尼的遇袭身亡可以明确一点,即外部因素极可能会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扮演比以往更加重大的角色。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交流史。印度是南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发源于印度的印度教或佛教,如今还是尼泊尔、斯里兰卡和不丹的主要信仰。因印度文明的地位及影响力,与印度的人文交流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和促进中国与其他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
2019年12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的重阳论坛第46期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金融学家吴晓求对话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和宏观经济部部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原俄罗斯总统普京经济顾问谢尔盖·格拉济耶夫(Sergey Glaziev),两位顶级金融学家就“‘一带一盟’对接: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展开精彩对话。
大金融的“大”,不在于形式和数量上的大,而在于理念上的包容性、视野上的整体性以及方法论上的系统性。所谓大金融这个概念,一直是人大重阳的研究重心所在,其背后的逻辑是源于对于中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判断。2018年7月,人大重阳发布报告称,中国已经是金融大国,但还不是一个金融强国,金融发展尚有很大潜力,考虑到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正当其时。
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中国,但是我们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问起,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对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中国对于其他国家又意味着什么?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21世纪20年代已经开启,放在人类历史与世界比较的视野中看,这将是怎样的10年?在此,不妨通过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评估一下未来10年在不同位面上可能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理所当然地要把对外传播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的智库,负有对外传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当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新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