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的签订标志着东亚太平洋、欧洲和北美三大贸易一体化板块中最后一个板块的诞生,从而完成了三大自贸区鼎立之势。东亚太平洋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比重及地位均将进一步提升,在世界贸易格局的重要性将增强。三大板块的平衡将趋于改变,北美板块地位可能下降。中国东盟贸易额将进一步远超美国东盟贸易额,中国在日韩澳新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进一步超过美国。美国对华贸易战将加速失去中国市场。中国加入CPTPP又将进一步扩展太平洋两岸贸易一体化。RCEP的签订再次证明,贸易规则并不是只有美国能制定。当今世界仍然有强大的力量维护和推进多边主义,推进全球化。也有强大的力量参与制定新的多边自由贸易规则。
中国、东盟和一系列亚太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不仅对这些国家自身而言是一个重大进展,而且对世界而言意义更大,因为它揭示了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大势所趋。因此,下文将首先简述RCEP的规模和美国对此的反应,然后分析协RCEP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RCEP的签署,正如历史上的历次重大事件,让各种对于世界局势的分析不言自明。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范围等方面确定了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的主要任务。随着《意见》实施,群众和企业在办理相关证照时,便可以以告知承诺书替代原来的证明材料。有一些必要证明,由行政机关通过信息共享、事后核查等方式解决,申请人不必另行开具。告知承诺大幅简化了审批程序,实现了快捷办证和快捷领证。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国际经济合作出现了“你唱罢了我登场”的换场交替现象,“区域合作”将成为未来几年里的”主角”,而传统形式的“全球化”,已经悄悄的退居二线,退而不休,“躲”在帷幕后面,依然在等待复出的最佳时机。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2日在接受保守派媒体采访时突然宣示“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他还强调这一政策在里根政府得到确认,且美国政府“35年来在任何党派执政下,都一直遵循这些工作所制定的政策。”
历经8年谈判,亚太地区15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11月15日正式签署。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就此诞生,成为国际社会在2020年“困难模式”下结出的一枚经济全球化硕果。RCEP成员国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RCEP里程碑式的正式签署将在国际合作领域持续释放正向能量。从诞生环境、成长格局以及发展方向3个层面来说,RCEP都具有深刻意义。
RCEP各方承诺对于域内各国投资者、公司内部流动人员、合同服务提供者、随行配偶及家属等各类商业人员,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获得一定的居留期限,享受签证便利,开展各种贸易投资活动。
历经八年磋商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于11月15日尘埃落定,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印度在最后关头退出谈判,而美国则无缘加入。退群的印度及落单的美国,在未来会如何调整亚太区域的经贸对策,携手应对RCEP, 引起各界诸多揣测。
东边日出西边雨。一边是美联储采取的极低利率与无限量量化宽松(QE)措施使美元指数大幅下跌,美债正遭遇全球买家抛售潮,9月份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至7.071万亿美元,创下3个月以来新低;另一边,投资者们正迫切寻找新的投资地,中国经济稳定性叠加政策释放效应使中国债市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避风港和热土。
拜登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令许多中国人深感惊讶。从媒体上看,似乎连大多数评论员都相信特朗普会赢。尽管拙文《拒绝新冷战”,美国的第三种流派能否打破僵局?》提前预测到了拜登有可能获胜。事实上,拜登在民意测验中以压倒性多数获胜,以远远超过500万的选票击败特朗普,而且拜登在选举人票上以306对232碾压特朗普。
10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分享了他对“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最新思考。这是由人大重阳主办的“中国经济金融与世界局势”系列直播活动第五讲。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崔震海表示:虽然“两高一资”行业整体面貌大为改观,但污染的问题一直存在,还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对现有的设备进行绿色升级,保证减排水平达到相关环保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大幅降能增产可以实现企业绿色升级。毕竟“两高一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面对大幅降低污染和成本的实际问题。未来“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绿色升级,国家、行业、企业自身都要参与绿色升级,结合相关最新环保技术、社会资本和政府引导性资金实现企业的绿色转型。
日前,经过8年谈判、覆盖15个国家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终于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自此诞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之下,RCEP协定的签署不仅有助于我国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助力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且有力推进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装上了新引擎。笔者认为,RCEP的签署有几大要点值得关注。
11月15日本届亚细安峰会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细安10国等15个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八年长跑,艰苦谈判,终收胜果。正如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达勒雷京所言:“经过八年血汗与泪水的谈判,我们终于迎来了签署RCEP协定的时刻。”当然,各国签署只是开始,各国国会批准之后才是RCEP发挥效应之时。
11月3日,2020美国大选投票日。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提前投票;媒体、民调机构等以不同方式反映两位总统候选人的选情。当然,人们更担心的是11月3日之后的美国。在这个时间节点,观察者网邀请华东师大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贾敏老师,复盘选战开打以来的美国社会的种种“惊奇”,剖析其政治、社会的危机本质。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平静地看待金融公司的快速发展,并不急于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这有几个原因。首先,中国的传统银行体系还不十分发达,很大一部分人口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之外。根据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2017年中国成年人口比例最高(2.25亿),但他们甚至没有银行账户。而没有银行贷款的人甚至更多。中国的银行倾向于向大型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提供贷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这些银行认为的那样,贷款违约的风险很小。结果,个人贷款还不到中国银行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对于中小型企业,这一份额甚至连20%都不到。最后一点,百姓缺乏投资机会导致了中国经济某些部门的过热。
公报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这里就提出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推进的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既要通过既有实体经济和新兴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助推数字智造,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也要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和国家制度的数字化建设和现代化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治理,打造数字中国。
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指南》),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消息一出,港股新经济股集体重挫,截至11月12日,美团跌超10%,京东跌近9%,腾讯和阿里巴巴均跌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