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近期又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7月19日,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无疑会带来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金方面的突破性进展。那么,在短期内,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否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还有哪些风险需要防范?是否需要配套出台风险管控工具?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18日发布公共意见调查结果称,世界各国公众更倾向于相信中国终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头号经济大国。在受访的39个国家中,22个国家的公众仍然认为美国是全球首要经济力量。包括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法国在内的八个国家公众则认为中国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在东北的一些林区考察数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碧蓝天空和新鲜空气,而是成千上万亩散落在各片森林之间的黑木耳生产基地。据说全国70%黑木耳都产于那个地区,尤其是近些年,养殖黑木耳的农户都赚了不少钱,有的年收入可达六位数。然而,黑木耳从锯木垛里发酵而来,锯木垛则被塑料膜包裹着,看着数以亿计、一望无际的小塑料包,我的疑惑是,发酵完了的废锯木垛被丢到哪里去?废塑料膜又该怎么处理?
7.6%,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引发国内外舆论一片议论。这一数字比一季度的7.7%略降,而二季度7.5%的经济增速则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7.5%、7%、或者更低,中国经济“合理”的增速到底应该是多少?上半年7.6%的增速是否偏低?中国是否需要启动新的经济刺激政策?央行是否应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系列关乎“中国经济下限”的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有必要摒弃经济增长放缓有助于中国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的想法。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足够的工作岗位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只有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创造足够的工作岗位,而即使中国经济小幅放缓也会给就业市场带来危机。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会上,来自研究机构、高校的专家对当前国内经济运行及世界经济形势谈了看法,来自机械、家电、节能、金融等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反映了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7.6%,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引发国内外舆论一片议论。这一数字比一季度的7.7%略降,而二季度7.5%的经济增速则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7.5%、7%、或者更低,中国经济“合理”的增速到底应该是多少?上半年7.6%的增速是否偏低?中国是否需要启动新的经济刺激政策?央行是否应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系列关乎“中国经济下限”的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今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
未来十年对中国至关重要,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勤兵俭政”应是需要采取的政策取向。古人说,“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敬、勤、俭,在国家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十年对中国至关重要,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勤兵俭政”应是需要采取的政策取向。古人说,“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敬、勤、俭,在国家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家相信,经济增长的“下限”是保证年度GDP增长率不低于7.5%;有政府人士预期,投资、消费政策方面会有一定的宽松。在持续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大经济任务后,近日中国政府高层进一步明确,稳增长与调结构要相辅相成,要做到“稳中有为”。
人们在网络世界中会肆无忌惮地批判某些有钱人的为富不仁、生活奢靡,但在真实的社会互动中,往往会表现出对富人的宽容、隐忍甚至是羡慕、崇拜。这种舆情与民意的反差,造就了中国财富文化中的复杂、混沌与悖论,也形成了当下社会财富观的最大纠结点。
本世纪以来,改革先是放慢,后来在某些方面倒退,于是就出现了对所谓“中国模式”的宣扬,即由强势政府而不是市场来支持高速增长。如果这种体制不改变,粗放的发展路线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高负债率和高杠杆率都是很难改变的。
6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上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聚焦新形势下中美大国关系,解析其未来走向及对整个亚太格局产生的微妙影响。
综合报道,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榜单于8日揭晓,榜单显示,今年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由去年的73家“稳步”增长至89家,中国大陆上榜企业数量连续第10年增加。其中,银行业独占鳌头,“工、建、农、中”四大行成为中国最赚钱企业,也是“唯一”跻身“世界500强”利润前10的中国企业。
有关IPO的话题总是时刻受到A股市场的关注。日前有市场传言称,IPO最快将于7月底重启,首批重启将采取批量发行的方式,届时30家左右的企业将有望在A股IPO暂停9个月之久后集体上市。
中国智库应发挥好桥梁作用,让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人为什么这样思考和行为。当今时代,智库驱动着国际思想跳动的脉搏。它是国家战略、政策的储备库,又是社会思潮的引领者;是培养教育人才的基地,还是国际交流对话的平台。可以说,智库构成了各国判断形势和决策的重要智力支撑。
部分西方媒体将中国此次的流动性危机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相提并论纯属一派胡言乱语,他们根本是犯了基本的经济学逻辑错误。美国在2008年遭遇的根本不是流动性危机,即立即偿付能力不足。美国当时面临的是资不抵债危机,即美国银行的负债超过其资产。虽然中国金融机构在2013年6月面临流动性问题,但没有任何一家主要银行倒闭。相反,2008年美国有为数众多的机构崩溃了。将中美这两次危机相提并论,就像是似是而非地宣称同为疾病的流感和黑死病是同样严重一样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