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间,伴随中拉关系的不断推进,中国越来越成为拉美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双边贸易额的飞速飙升,中国直接投资的显著增长,使得中国在拉美经济存在这一议题引发了超常关注。过扬或过抑,均模糊了现实。现实常常多维展开,简单化不益于了解真相。中国在此地区的经济拓展确有实绩,而其背后的结构欠优、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亦是清晰可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并非田园牧歌式畅想,而是对彼此都很现实的利益需求,以此为基点和目标的中拉合作论坛是否能为当下问题拓宽解决路径,为明日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和机会,有赖互信、共识与协作。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总统路易斯·吉列尔莫·索利斯·里韦拉6日到访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演讲。索利斯表示,期待与中国建立起更加友好、更加紧密的关系,这将对拉美的繁荣起到促进作用。索利斯当日还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并获得该校拉美研究中心名誉顾问称号。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当CPI连续3个月以上或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可以认定为出现通货紧缩,简称通缩。从目前的数据看,我们还没有陷入通缩。不过,2012年下半年以来PPI持续下降,2014年11月CPI只有1.4%,2015年CPI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因此,我们确实要高度警惕通缩压力。
“一带一路”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对接、将“中国梦”与“亚洲梦”“世界梦”连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中国擘画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告别2014年、迎来2015年之际,中国的外贸企业收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送出的一份“新年大礼”。2014年12月3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促进外贸稳中提质。2014年前11个月,中国外贸可谓阴雨连绵。海关总署12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与年初设定的全年外贸7.5%增长目标存在颇大差距。
2014年12月22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金融分会成立大会暨2014首届中国绿色金融论坛在北京远望楼宾馆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教授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金融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出席了揭牌仪式、发表了主题演讲并主持了"绿色金融新趋势"的专题学术分论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4年第四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形势的错综复杂不可低估。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共识是《中美高技术贸易重点领域合作行动计划》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双方共同关切的重大进展。
星辰流转,年复一年。世界并不平静的2014年行将过去,未知的2015年即将到来。每到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常做的事情,往往就是回望过去与展望未来。这一次,不妨让我们回望的眼光放得更远一点。 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空交错的节点,再次透视历史的肌理、梳理历史的脉络,成为一种必要。发生在20世纪那两场世界大战,究竟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该怎样找到今日世界的坐标、找到历史给予我们的关于未来的启迪与警示。
2015年的中国改革将在哪些领域重点推进?12月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开谜底。对于明年的改革方案,特别提出一些起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在改革方式方面,2014年多次出现“水到渠成式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以及“牵牛鼻子式的改革”等表述,基于这些表述,我们认为,2015年的改革重点必将在已有比较充分前期准备的领域展开,并且将以关联性强、串联面广的“穿针引线式举措”为抓手,寻求以点带面的“势如劈竹效果”。在这一判断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对2015“深化改革关键一年”对推进的重点领域做了四句话的梳理。
11月15-16日,G20首脑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在本次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20国领导人共同声明》先后宣布,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峰会。为此,中国智库如何在G20平台上作用于国家形象与大国外交,政府如何创造条件激发智库的进一步贡献,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2016年G20峰会,是中国继APEC之后又一次承办的大型国际政治峰会,将再次展现大国风范。
2013年12月30日,做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神经中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任组长。2014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过去一年间,深改小组的每一次会议“啃”的都是经济社会领域中多年未解的硬骨头,一系列的改革部署,既着眼于破解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又着眼于长远,为全面深化改革起好步打牢基础。全面布局、多点疾进、落子改革——深改小组的八次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的经济信号?
2014年最后一天,是评价过去一年经济走向的最佳时机。2014年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成型的第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一被认定次数最多的一年,是对中国经济评价最复杂的一年。为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希望用五句简捷的话语及其诠释,对2014年经济新常态进行岁末的评估,借此也表达对所有支持人大重阳朋友们的感谢。
人大重阳成立2年来,在您的支持与陪伴下,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认可,我们深深感恩您对人大重阳的厚爱。未来的日子,人大重阳也希望能与您携手,怀着对这个时代、这个国度、这个社会的敬意坚定地走下去,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中国践行“弘义融利”的正确义利观,涉外援助和支持的资金数量、质量呈现出空前的增长、优化态势,这深刻影响着国际体系与世界格局。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今年11月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通过梳理中国领导人2014年外交成果清单而作的不完全统计,中国新承诺的较大规模对外援助和支持的资金额度总计逾1700亿美元,包括无偿援助、开发性基金和优惠性质贷款。
12月29日晚,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鹤冈义久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做了题为“日本政策性金融的历史及其对生态金融的支持”的演讲。本次讲座为“生态金融”系列讲座的第四讲,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郑挺颖主持。
12月29日下午,由中国政府网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推出的意义与未来”文津圆桌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来自政府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制定的政策背景、制度安排、主要考虑等方面做了阐释。
菜单式托管、全程托管、土地承租、土地入股……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稳步推进,新型土地流转模式正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土改也给投资带来了诸多机会。
G20 是金融危机以后形成的全新国际治理机制,但中国对该机制的研究一直比较滞后。为此,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主题为"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的第二届20 国智库论坛,对G20 与综合增长战略,金融改革和全球治理以及G20 与中国等主要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论坛还发布了题为《重塑全球金融治理:G20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增长的‘发动机’,有意愿、有能力担任2016 年G20 主席国,为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实现全球强劲、可持续的增长目标而努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12月27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上证法治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依法治市: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选择和推进路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甘藏春、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桂敏杰、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立法、司法、执法部门和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市场专业人士近百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