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04 作者: 何伟文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共识是《中美高技术贸易重点领域合作行动计划》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双方共同关切的重大进展。
本文刊于2015年1月1日国际商报。
日前,我国商务部公布了第2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联合成果清单。
根据清单,中美承诺将促进在重点民用领域的双边高技术贸易合作,促进药品及医疗器械监管和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在运输类飞机适航领域的合作,中国企业将参与包括公私合作模式项目在内的美国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并将扩大中美在气候和清洁能源、服务贸易、打击互联网侵权假冒等领域的合作。
出口管制和能源合作获重大进展
在商务部公布的成果清单中,第一部分内容就是一直以来被热议的出口管制问题。美方重申,承诺促进和便利商业高技术物项对中国民用最终用户和民用最终用途出口。双方重申,承诺促进在重点民用领域的双边高技术贸易合作。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共识是《中美高技术贸易重点领域合作行动计划》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双方共同关切的重大进展。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成果清单,中方向美方提交了几项可能的出口许可的具体描述。美方对这些物项进行了评估,确定其中部分物项目前无法获得批准对华出口,但其他物项,根据美国现行政策,如属民用最终用户和民用最终用途且美方不存在物项转移的关切,则可考虑颁发出口许可。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成果清单中双方就扩大气候和清洁能源合作达成的共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4年11月,习近平和奥巴马共同宣布的气候目标在美国国内被认为是奥巴马外交工作中的重大成果。中美就清洁能源展开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当前中国急需清洁能源来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中国的需求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上千亿美元的巨大商机。”周世俭说。
高层级对话加强大国联系
中美商贸联合委员会始于1983年,被认为是两国贸易摩擦的“灭火器”。成立30多年来,联委会对增进两国之间相互了解、推动和加强双边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维护和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何伟文指出,除出口管制外,本届联委会在竞争法、基础设施投资、中小企业合作等方面达成的共识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在反垄断方面作出的澄清和承诺非常及时地回应了美国的关切。毕竟中国《反垄断法》才实施5年,还需要在与其他国家沟通的过程中逐渐完善。”
一位长期受理反垄断案件的律师表示,中方的承诺意味着今后“中国的反垄断执法将更加规范、透明,律师的参与程度将得到提升”。
成果中还提到,中美两国欢迎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对包括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项目在内的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商业投资。何伟文就此表示,中国企业若能参与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将获得较大的市场空间,“这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很好的机遇。”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美双方在联委会上的关切都不一样,但每一次双方都会就各自的利益诉求进行充分沟通,最终达成对各自有益的结果。”商务部美洲大洋洲研究部副研究员王立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高层级的对话机制对于加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联系,让中美关系向更顺畅的方向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