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5月18日—20日,以“创新能力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20国智库论坛”在德国柏林举行。来自美国、法国、中国、巴西等20国的智库代表百余人参加论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参会并发言,既直言当前全球创新的“结构性梗阻”之困,又前瞻中国在全球创新中的巨大潜力,倡导实现从国家创新体系到全球创新体系的突破与转变。5月22日,以“气候金融”为主题的千人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王文再次与会并发言。
2015年5月27日上午,“中伊智库对话2015”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召开。 伊朗前外长、最高领袖国际事务顾问、伊朗国家利益委员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人大重阳外籍高级研究员韦拉亚提博士率伊朗伊斯兰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哈吉,伊朗前农业部长、伊朗国家利益委员会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福楼泽斯、伊朗前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萨法里及多位国家利益委员会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等一行十余人到访。
应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罗塞夫、哥伦比亚共和国总统桑托斯、秘鲁共和国总统乌马拉、智利共和国总统巴切莱特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7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对上述四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李克强任总理以来首次访问拉美,也是继去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并出席中拉领导人会晤后,中国国家领导人一年内再度出访拉美。此次出访行程也创下了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出访时间最长、行程最远、途经国家和城市最多的“三最”。加上经停国爱尔兰和西班牙,李克强此行将走访6个国家、7个城市,历时13天,飞行5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还多。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在山东、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宗商品引起的贸易融资崩盘事件频发,如今对这种风险的处置依然非常集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教授汤珂指出,针对铜这类的有色金属,有些需要融资的企业逐渐把有色金属用来做抵押品,比如中国有很多民间金融的利率非常高,美国的利率很低,所以大家就会把铜从国外运到中国,作为抵押品向银行借低利率的钱,再把这个钱投资到房地产、民间金融等高利率的产品中去,这就带来了铜的融资属性。2011年以来,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用铜及其他大宗商品作为抵押品来筹得美元贷款,借此为其持有的已完工物业和土地融资。
世界正在进入全球治理时代。双边国家竞争与博弈固然重要,但体现一国综合实力的关键,不只是经济、军事实力的超越,更是在全球治理层面的思想贡献与规划设计。在布鲁塞尔、巴黎、伦敦、罗马等城市,几乎每周都有与全球治理相关的大型国际性论坛。中国智库不应只重视达沃斯论坛、香格里拉安全对话等几个享誉全球的国际多边思想交流平台,还应到更多的国际平台上频繁发声。在中国进入“智库时代”的今天,中国智库在国际参与和全球思想贡献方面有待真正崛起。这是值得政府、社会、智库机构、智库学者共同探讨的大课题。
2015年5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第八期生态金融系列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美国NGO组织全球化国际论坛研究员,国际NGO组织第三世界网络顾问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文佳筠发表了题为“国际气候政治与新气候经济学——中国的挑战与机遇”的演讲。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教授主持。南方低碳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婷、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退休副所长郑玉歆,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易生和社科院美国所的刘元玲博士等参会。
2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举行的“气候金融日——巴黎2015”会议,吸引了超过250家企业和1300位来自数十个主要国家的代表参加,法国财政和公共账户部长米歇尔·萨班、外交和国际发展部长洛朗·法比尤斯分别作了会议开幕、闭幕致辞。来自联合国、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和私营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了小组的主旨发言和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参加了会议最后一组主旨发言。
5月18日批复六个铁路轨交项目后,20日国家发改委又批复南京、南昌和呼和浩特三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工程期6年到7年不等,涉及总投资额2151.91亿元人民币。至此,发改委3天内批复逾4500亿铁路轨交建设工程包。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剑辉向财新记者表示,铁路等基建项目是政府“可以抓住的事情”,是保证长的有力工具,铁路轨交项目的建设也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是很重要。
据CNN报道,当地时间21日,美国参议院以62票赞成、38票反对通过了贸易促进授权法案(TPA)的程序性表决。此前,是否给予奥巴马贸易促进授权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奥巴马自家的民主党本月几乎两次推翻此项法案。而该法案又是华盛顿与11个亚太国家进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谈判的关键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也表示,RCEP与TPP并不相互针对,而且有部分成员是重合的,比如越南、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更重要的是,两者都是亚太地区一个更庞大的协议-亚太自贸区(FTAAP)的组成路径。
低油价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好处,但后续可能发生的乱局,则会破坏中国石油供给来源的稳定,进而引起中国经济的不稳定,特别是在中国的政府及商业石油储备合计只有两个月的情况下。所以此次油价暴跌,对中国是短期有小利、长期有大害。因此,要着力推动国家石油储备体制革命,加快石油战略储备的执行和应急管理体系及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石油安全预警预测体制机制。对确保国家安全的石油战略储备,应减少委托事务,实行国家统一管理,这有利于提高国家应急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我国石油安全。
2015年5月2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第七期生态金融系列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公共财政与投资咨询部副主任逯元堂发表了题为“环保领域PPP推进思路与措施”的演讲。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联合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主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书记、副所长苏明 、原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启风、北大环境E20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薛涛等参会。
这些激进的言论将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多少实质性的影响?从最近美国军方评论中的强硬态度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也许,这正是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两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美国当前会对中国采取牵制战略吗?没人能够自信地给出答案。然而,如果任由这些激进的反华言论继续高涨,中美关系或许会进入一个政治牵制的新时代。那,正像约翰·米尔斯海默的那句名言一样,确实是“大国政治的悲剧”。
说到万众焦点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迟迟不见露面的各国持股比例吊足了各界胃口。在各个版本中,“中国或持股超40%”的说法似乎接近了官方答案。“中国在亚投行的股权虽然超过40%,但是我们无意要有所谓否决权的地位。”外经贸部原副部长、WTO首席谈判专家龙永图在出席“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时提到。尽管中国财政部尚未公布,但40%的持股可能已经接近真相。
魏加宁研究员针对“一带一路”出台的背景,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如何防范,以及如何加强深化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央行独立性以及金融安全网的构建发表了深入专业的独到观点。
在国际秩序发生深刻调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展开的大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一重大的倡议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以及私募基金的启动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正是中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重点实施的一项国家战略。
刘劲松用四个“IN”概括了这种应对,即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互联网(Internet)和包容性(Inclusiveness),同时这也是“一带一路”的应有之义。“‘一带一路’不针对任何国家,不是任何国家的地缘战略工具,与其他地区机制及建设性倡议互补共生,相得益彰”,刘劲松说,“所有四个IN,都是‘一带一路’的应有之义,我们可以继续讨论‘一带一路’的翻译问题,但更需要我们有眼光(Insight)和投入(Input),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青春,重振世界经济,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内容和意义之一是促进欧亚大陆的贸易和投资。”刘劲松举例说,在美欧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为6%-8%,而亚洲大多数国家,这一比率要达20%。“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亚洲国家的产品和产业竞争力很难上去。”刘劲松指出。
2015年5月2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幕僚长兼G20事务协调人Gabriela Ramos女士在巴黎OECD总部会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RDCY)执行院长王文。双方就G20研究合作达成意向,并期待2015年土耳其G20峰会、2016年中国G20峰会圆满成功。
随着中国日益施展财力,中资企业正向全美各地广泛散布财富,但并非是追逐国会重要议员或出于什么野心。一份从国会选区看中国投资的新研究发现,资金散布各个地区。中国公司在纽约买下豪华房产,在中西部建工厂,在加州抢购互联网公司。研究公司荣鼎集团一项研究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共计460亿美元,大多数投资是在过去5年进入美国的。该报告于周三发布。
2015年4月底、5月初,笔者先后两次赴欧,参加在波兰卡托维兹举办的欧洲经济大会和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16+1合作与‘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并分别做了主旨发言,受到了在场中东欧国家听众的广泛认可。其中笔者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一带一路”到底能够为中东欧国家带来哪些实际利益?面对这样的问题,智库学者的对外阐述能力便显得相当重要。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怎样讲更能让外国人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目前中国智库学者必须要学会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