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注意到,习近平反复强调合作共赢,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各方通过政策对接,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紧随习近平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强调了合作重要性。
“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重点投资领域的务实合作方面应充分体现大国担当。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做好与利益攸关方的沟通协调,避免可能产生的猜忌和摩擦,不断扩大交流交往的“朋友圈”,构建起紧密而强劲的伙伴关系网络,筑牢各国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闭幕,会议取得了诸多成果。论坛通过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发布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涉及5大类270多项。“一带一路”已经由中国倡议发展成为了国际共识,并形成具体行动方案,有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图,提供了后续资金安全等保障,正在并将持续惠及世界。
中国专家反驳称,已公布的数据并未反映完整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Chongyang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表示,中国发出的许多对外投资是通过中间国抵达目标国家的,这让这些商业数据不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总投资的可靠衡量标准。
智库和学术的差异虽然自古有之,存在着行业主体、行为旨趣、工作内容等方面的深层差异,但两者并非是两个完全不相干或者很少交叉的领域,也并非存在着天然的“隔阂”。智库学者不等于只会简单的“短期研究”或“对策研究”,优秀的智库学者往往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往往只是社会分工使其较少或不愿写长篇的学术论文;学术学者也不等于只是从事“理论研究”或“与现实不相关的研究”,优秀的学术学者(尤其是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往往对现实与政策保有长期的兴趣与关注,常常会成为决策者的座上宾,由此可推出智库与学术之间应有的互视态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提醒投资者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通过银行柜台购买理财产品,理财资金应进入银行账户,勿将资金转到其他个人或企业账户;第二,理财产品应区分银行自营还是代销,自营产品应与银行签订协议,代销产品看是否进入银行系统;第三,不要片面追求高收益,还要看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第四,要求银行对理财产品销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政府采购属于公共事务,采购信息不透明不合法治政府和公共行政的要求。法治政府的要义是依法行政,公共行政的原则是公开透明,法治、公开、透明,对现代国家而言一个都不能少。政府采购涉及到公权力运营、公共财政使用以及与市场主体的关系等等。如果政府采购信息不透明,公权力存暗箱运作嫌疑,公共财政有被滥用风险,权力与市场主体有勾结分肥可能,就会导致出现“豪华采购”、“天价采购”和“伪劣采购”等乱象。
研究发展问题的程诚知道,援助只起到润滑和辅助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造血功能”,而这在成果清单中并未缺席。在清单中可以看到,中国将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在程诚看来,这将极大地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融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
5月16日上午,“中俄合作与‘一带一路’未来”研讨会暨中俄哈智库合作报告——《重塑欧亚空间:来自中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智库的共同观点》发布会在京举行。此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承办。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部副主任陈晓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次高峰论坛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国与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达成合作协议,形成了270多项成果清单,这些都是围绕推动全球化和共赢发展而展开的。
“政策沟通”平行主题会议以“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创新机制、共谋发展”为主题,与会嘉宾“大咖”云集,包括捷克总统顾问、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科胡特、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等重要代表。会上,嘉宾们围绕政策沟通这一主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王文说:“过去至少40年里,中国外交没有任何一个概念像‘一带一路’这样,能够引起全球的关注。一带一路论坛是中国成为全球大国的一个重要节点。”他指出,中国过去几年实际上已扮演着区域性大国的角色,但还未晋升全球性大国。他说:“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通过在APEC和G20峰会上的经验,逐渐适应了全球大国的角色。而一带一路,既是中国的倡议,也在中国本国召开,代表中国正式升格为全球大国。”
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召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研究“一带一路”问题最早的智库之一,也是“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在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人大重阳广泛活跃于国内外媒体面前,期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新锐学者。
陈甬军认为,论坛的成功举办体现出世界已经认识到“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地缘政治的口号或者战略,它确确实实给世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平台,一个旨在克服全球化负面影响的公共产品。通过分享“一带一路”红利,中国将与世界同舟共济,将全球化进程引领到一个新的阶段。
陈晓晨指出,峰会的成果之一是各国首脑、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在政治层面上对“一带一路”达成了政治共识。同时明确了各国及多边组织对如何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其中包括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和国际组织、地区和各领域的发展规划的对接。峰会也在“一带一路”的具体领域上取得了进展。
孟加拉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一员。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但当大批中国学者因“一带一路”倡议造访这些沿线国家时,依旧体会到了尤努斯教授当年的辛劳,以及这些国家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迫切需要。此时,沿线国家的不少消费者早就听说了中国人已经把手机变成了钱包,他们同样跃跃欲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的“血液”。没有这个“血液”,就无法长期持续地发展。“一带一路”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中最缺乏的货币和投融资能力,都需要通过人民币进行巨大的补充。资金融通,其实就是在“一带一路”地区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率,使人民币成为“一带一路”地区更加倚重和使用率更广的货币。
陈晓晨说:“其实大多数的这种债务主体或偿还债务的主体并非是东道国。很多投资包括债权主体或是债权、债务主体是中国自己的开发银行,提供贷款给一些具体承包项目的中国企业。还有的投资来自于其他国家包括多边的、第三方的,或者是其他国家的开发银行,又或者是投资商、承包商等。”
在农商行不良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农商行希望通过其他渠道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而债券投资成为不少农商行的选择。5月10日,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信息显示,辉县珠江村镇银行、江苏金湖农商行、河北玉田农商行、湖州吴兴农商行、辽阳农商行、河南罗山农商行等多家农商行拿到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备案通知书。
推动已经达成的务实合作协议早见成效,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未来3年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建更多民生项目,设立后续联络机制……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出的一系列务实举措,不仅彰显中国的诚意与担当,也预示着“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